觀摩新時代的本地ACG演唱會,老人家的ACG系演唱會回億
本篇廢老又來懷舊了!剛過去的周日,應邀請去MIACO Plus舉行的 MIYACO MUSIC FESTIVAL 2023 活動,其實比起看歌手演唱,這幾年幾乎沒看過非大形活動兼辦的ACG演唱會的我,更多是想觀摩一下現在的ACG系演唱會,在此之前,勾起我輩老不死的回憶。

如果說ACG系名歌手演唱活動或演場會,我認知中,本地最早應該是2001年時,水木一郎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過一場演唱會,當年絕對是朋友間盛事,而我因為自家事情,無法參予十分悔恨。
2001年不同現在,購票網,酒店網,地圖服務,翻譯功能等等都只在萌芽階段,沒有現代智能手機(那些筆盒….),電腦上網的服務也不算很完備,出行不單成本高,而且很不方便,去外地看演唱會,不是今天般簡單的一回事,費時費力費錢,還有一堆問題。本地的ACG活動,真的一年就那幾次,水木一郎來港演唱這種大事,不是一生一次都是十年一遇級,所以每一個自家門口活動都很珍貴。
然後,到約2006(應該是)的SUPER ROBOT演唱會爛尾事件,甚至在本地網路大典以【「超級機器人大戰魂」演唱會退票事件 】條目收錄,相信老人們可能有印象甚至中過伏,尤幸,有心人ED擔了大旗,終於,終於成功舉辦香港演唱,歌手陣容在當年是難以置信的水木一郎、堀江美都子、影山Hironobu及MIQ。兩天兩場,都跟朋友參予了。
個入覺得這次演唱會,是本地ACG系演唱會的命運轉折點,由此時開始,ACG系演唱會的數量增加,歌手的陣容亦越來越強。因為觀眾幾乎都是核心愛好者,打CALL文化,早在此時已經能體現,本地觀眾的熟練程度,甚至令台上歌手都意外,不過,跟現代更專業更具設計感的打CALL陣相比,只算是很粗糙的基本應援。
然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日本ACG系歌手來港或者澳門活動激增,當年,我記得大公司安排伊藤由奈來港演唱的活動也是以Gundam歌姬作話題,幾經辛苦有票,然後好像只唱了4首歌?(有人記得嗎?)
眾多本地場中,最最最深刻的,是【GENERATION G IN HONG KONG LIVE】,連在日本也很罕有的麻倉あきら、鮎川麻弥、MIQ、石川智晶和米倉千尋,五人聯演,超豪華,好像香港也只此一次,十分慶幸有機會現場觀賞。另外,極有印象是2013年,當年剛好我出版第一本個人著作,到澳門交流,受邀在澳門動漫活動現場觀看了和田光司的演唱,氣氛也超好,可惜,現在已不可能再看到和田光司的LIVE了,太懷念。後來我自己事忙,很多一起去看的朋友因移民或各種原因都不能一起看,近年基本上都很少看專場。
今次觀摩,其實以觀察為主,四位歌手,MC和唱歌的部份平衡得不錯,茅原實里和ZAQ比較認知,安月名莉子和Lia相對沒那麼熟,亦只有茅原實里是我以前看過現場表演。特別驚喜,是當夜她一上來就唱了她歌曲中我最喜歡的《Paradise Lost》(食靈~零》的OP),很意外,很開心。四位歌手都交足功課,氣氛真的沒話可說的好,刻意站在後一些,還看到有些朋友玩オタ芸,全場來看,打CALL的專業程度也很厲害,雖然場子本身不算大場,但氣氛和熱度都很好。
有好幾家搞ACG活動的公司跟小弟都有丁點交流,但這次主辦方 MIACO Plus Ltd. 之前不認識,只知道他們有做過些聲優見面活動,原來他們舉辦音樂節目的經驗不算很豐富,但現場各種安排都相當成熟,相當有心,真的有點意外,畢竟,以我認知,這類活動很難稱之為什麼好生意,要舉辦執行完滿,少點愛都不行。
另一個小觀察是場館,這次活動場館是西九文代區自由空間的【大盒】,這場以前到過看藝術展,演唱會就第一次,感覺比九展的MUSIC ZONE好,比較方形感覺更合ACG系演唱會,音響當天也不錯,燈光效果在這場館好像有更多變化可能性,此場以站位安排都不足千人,加上九展拆卸在即,香港,真的要有更多更多更多小至中形表演場地,為表演者提供空間。



附圖的簽名板是部份以前收集的回憶,不是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