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文化自家內容

屋代陽平談YOASOBI的成立以及戰略,宅文化精神和夥伴的重要性

有關YOASOBI製作二人組中,主力負責營運的屋代陽平,早前接受日本媒體訪問,當中除了有關YOASOBI的戰略,還有他自己的宅經歷,十分有趣,所以也翻譯一下和大家分享。配圖非來自原文,是來自其他網上影響或媒體。

第三回「後疫情時代的初啼聲」系列 (注:原文所屬的訪談系列) 訪談,採訪對各種文化有「執著」及「偏愛」的娛樂業核心人物。在2020年席捲全球的疫情下,身陷困境的音樂業從業員,在價值觀不斷變化的日子裡,是如何度過?又對後疫情時代有什麼看法?在這過程中,對文化的趣味及從事這行業的樂趣作出赤裸裸的剖白。

本期受訪嘉賓是Sony Music Entertainment的屋代陽平。他在2019年發起了YOASOBI計劃,至今仍深入參與該計劃。訪問中屋代講述了YOASOBI的成立緣起、策略,以及自己的根源。

能請屋代先生介紹一下目前從事什麼工作嗎?

屋代:我在數碼內容本部負責營運和企劃製作小說投稿網站「monogatary。com」,在RED代理部負責YOASOBI的管理和唱片公司業務。當中有一間Room Y,負責YOASOBI、Ayase、幾田りら的個人作品,以及YOASOBI樂隊的貝斯手山本光,還有為「夜に駆ける」MV畫插圖和動畫的藍にいな,以及VOCALOID製作人ツミキ和歌手みきまりあ組成的組合「NOMELON NOLEMON」的經理和A&R。

除了YOASOBI,您也管理很多不同的藝人呢。

屋代:因為本來主要是從事新業務開發,所以YOASOBI是第一個直接與藝人合作的項目。現在來說,非音樂相關的工作其實還佔了不少。在YOASOBI項目中,我一直在管理小說網站,所以也經常與原作小說的作家和出版商接洽,負責社群帳號相關事宜、與插畫家和動畫師的聯絡等。

首先請談談YOASOBI的「偶像」取得的迴響(7月12日在YouTube全球音樂榜奪冠)。

屋代:客觀來看,我們做了前所未見的動作。這也帶來了種種改變,如果能好好運用,希望能將它擴展開去。
屋代陽平先生談到了YOASOBI在全球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他分享了去年12月到印尼和菲律賓,親眼看到當地樂迷以日文合唱YOASOBI歌曲的場景,感受到作品在海外擁躉的程度超乎預期。因此他們更致力思考應該如何將潛在樂迷轉化為忠實歌迷,以及可以採取何種方式讓歌曲在當地更加深入人心。

屋代先生也提到,YOASOBI翻唱英文版作品如「Into the Night」,目的之一是提供海外推廣團隊宣傳YOASOBI的武器。有了英文版本,他們可以更順利地向海外平台推薦這個在日本大熱的組合,並爭取平台的支持,例如提供YOASOBI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或發表評論的機會。這樣就能提高海外宣傳的效果。所以英文版也具有為YOASOBI打開海外市場的作用。

那YOASOBI一開始的時候,有全球化的構想嗎?

屋代:完全沒有(笑)。本來YOASOBI自己也只是試著做兩首歌而已,結果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們和成員都完全沒想到。當時對海外完全沒有考慮。

2019年10月結成,和疫情時間重疊,疫情的影響有多大呢?

屋代:疫情期間反而擴大了知名度的部分肯定是有的。2020年初,「夜に駆ける」在Spotify病毒排行榜奪冠,那時候我們和公眾都還不太知道病毒排行榜是什麼,漸漸媒體有種「似乎有個很有趣的組合」的感覺。但當時盛行不要談論娛樂的氣氛對吧?

沒錯,確實有那種氣氛。

屋代:各種活動全部取消,正面愉快的新聞幾乎完全從綜藝節目消失的時候,忽然從網路冒出以「把小說變音樂的謎之藝人」為文脈,媒體一下子產生很大興趣。我想那時應該也有其他同類型藝人,但YOASOBI不介意露面,也上綜藝節目遠距錄影,很受媒體歡迎。做着有趣又新鮮的事,Ayase和ikura又都很吸睛,對媒體來說是很好的題材。這樣一下子大家聽到YOASOBI的歌,「夜に駆ける」在Billboard JAPAN的知名度也提高。正值大環境很難進錄音室、發行新曲,能長時間獲得聽眾欣賞,的確有被推上去的因素。

那現場演唱會的影響呢?

屋代:對以前就有辦演唱會的藝人來說,網上演唱會是傳統演唱會的替代品,對樂迷來說肯定會覺得缺少了些甚麼,需要做各方面的努力。但YOASOBI本來就沒開過演唱會,第一場就是無觀眾網上演唱會,可以從零基礎思考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方式來做,對我們很幸運。

在這個疫情仍很嚴峻的時期,您還做了很多嘗試吧,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經歷嗎?

屋代:我個人覺得夜間建築工地演唱會(2021年2月東京新宿Milano Theatre工地「YOASOBI 1st LIVE ‘KEEP OUT THEATER’」)很深刻。夜間潛入建築工地「夜遊」很符合我們的理念,兩年後那個地方建成大樓(東急歌舞伎町大廈)後,我們在開幕活動中辦了演唱會,這個故事和時間點回想起來非常具有里程碑意義。

疫後海外演唱會,感受到歌迷熱情和日本不同之處

屋代:後疫情時代可以再出聲和取下口罩的過渡期演唱會,我感覺到歌迷在情緒表達的直接、以全身心投入音樂的喜悅,以及對此的表達能量很強烈。尤其印尼這個所謂的增長引擎國家,年輕一代的傳播力非常強。信息傳播的速度快,我親身體會到。有位女歌迷唱哭了「あの夢をなぞって」這首歌,當地演唱會的影片剪輯被瘋傳,這首歌的點擊量也上升。這全發生在一周內。這種擴散速度,日本也有一定程度,但一般歌迷的影片瘋傳,在海外很特別,留下深刻印象。

屋代先生不是一直在唱片公司,能從不同角度看日本娛樂業,您如何看待現有的日本娛樂業?

屋代:大家都熱情投入自己想做的事,這點規模大小都一樣。另一方面,業務模式本身已非常確立,音源以多少價格出租、各項費用是多少,都清楚規定好。我每次像從零開始面對這套系統,在理解或不理解中努力。我曾以為YOASOBI這種例子可以突破,但變化不大。這面牆很硬。在這方面,流動性很弱,我深有此感。對某事大膽積極介入,甚至不惜擾亂平衡,這種意欲和行動力,到了某個規模就變得優先度低。對於創作娛樂內容,我個人覺得會失去許多機會。

原來如此。

屋代:例如年輕員工發現自己很欣賞的新人,為了推他去公司大力推銷,但常在熱情之前就得到「我公司做不到」的回應。這會削弱熱血的年輕員工和藝人的積極性,結果10到20年後,讓娛樂圈日益萎縮,也失去應該在未來發光的世代。我覺得很可惜。

屋代先生憑著YOASOBI有成果,我感覺您可以突破這些障礙,您認為呢?

屋代: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笑)。但還是有感到障礙太硬的時候,我知道必須持續努力

與古典樂、重金屬樂、動畫歌曲的邂逅

想請教一下,在屋代先生看來,對現在的自己影響最大的文化體驗是什麼?

屋代: 4歲開始在山葉音樂教室學鋼琴。練習非常不喜歡,但彈鋼琴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學校彈鋼琴的同學中屬於比較拿手的,被指派在合唱節目和畢業典禮上伴奏。有種中途半端的成就感和認同欲得到滿足,所以對鋼琴的印象很正面,把音樂看成非常積極的東西。小學時聽動畫和音樂節目認識J-POP,去TSUTAYA租流行的CD。有一次積點換了一本厚厚的唱片指南,雖然完全不聽西洋歌,但拿著指南找感興趣的CD聽,大概中二、中三的時候。那時候買了木吉他,看《Go!Go! GUITAR》雜誌學習彈唱,雜誌有個連載介紹吉他手,剛好是介紹Yngwie Malmsteen。「開創新古典金屬流派的男人」這句話不知為何深深吸引我,馬上跑去TSUTAYA租他的專輯聽,覺得「太厲害了,這是什麼啊?」原來是重金屬,從此沉迷於金屬音樂,Children of Bodom和Arch Enemy等旋律死亡金屬很合我口味,非常喜歡。大學時進了輕音樂社玩金屬,但第一個Cover樂隊的夥伴剛好都狂熱的動畫迷。

哇~!

屋代: 輕音社第一場LIVE就是「要唱動畫歌的翻唱」,完全無視我的意見(笑)。那時唱了「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創聖機天使」等歌曲,還有《涼宮春日的憂鬱》的插曲「God knows…」。我雖然知道《新世紀福音戰士》和《創聖機天使》,但不認識《涼宮春日的憂鬱》,為了唱這首歌就去看了動畫,從此完全沉迷深夜動畫和聲優,開始追蹤動畫歌曲。正值VOCALOID和niconico動畫興起的時代,我在n站接觸到偶像大師、東方Project等同人音樂,也發現了VOCALOID,完全陷入這個文化圈,這就是我從小學到大學音樂生涯的縮影。

這與您現在的工作有關聯吧。

屋代:是的。我是作為VOCALOID歌曲聽眾認識Ayase的,現在都連結到YOASOBI了。與歌迷互動的方式也是。我沉迷聲優愛好者的時候,在Twitter上產生了新的人格,在全國各地認識了很多朋友。我們一起打道回府,吃飯喝酒,這就是我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這對現在的Twitter帳號運營也很有幫助,對那類社群有某種直覺,知道投入什麼內容會傳播開來,什麼會招致反感,這在現在發揮作用。

打道回府是指去參加現場活動嗎?您以前經常去嗎?

屋代:去得非常多,最常是聲優的演唱會。動畫作品活動、同人活動、Comic Market等,全部加起來一年大概250場吧。現在我也經常去偶像現場,生活沒什麼不同(笑)。

太厲害了。聽說您是GANG PARADE的歌迷,現在還會去看演唱會嗎?

屋代:基本上只要行程允許就全部去。發行活動之類的也盡量參加。

對一起長期支持GANG PARADE的朋友來說,可能會覺得「屋代現在負責YOASOBI,感到很驕傲吧!」之類的想法吧?

屋代:這我不太清楚(笑)。但確實有支持GANG PARADE的朋友也喜歡YOASOBI,會來看演唱會。

太好了,有這種宅宅朋友。

屋代:大大小小跟他們相處十年,對我的人生很豐富。雖然有共同嗜好,但年齡和環境背景各不相同。如果只是在學校認識,大概不會成為朋友吧。能因為共同的喜好成為朋友,音樂藝人是核心,我覺得很棒。希望YOASOBI也能成為某些人的這種存在。

您能用這種心態享受演唱會,我覺得您很有智慧,很可信賴。

屋代:幸運的是,我至今沒有完全失去這種心情。作為一個樂迷,我認為可以對藝人說的話還很多。藝人也把我視為一個普通人,所以我的言論會比較有說服力吧。

您希望YOASOBI和您負責的其他藝人,有什麼期許?

屋代:希望他們在努力創作好歌、持續發聲的同時,也不斷汲取營養。在被各種信息轟炸的時代,吸收優質内容非常重要,我認為這樣10到20年後他們也能持續活躍。

YOASOBI未來有什麼計劃嗎?

屋代:8月在洛杉磯「Head In The Clouds」演出,11月作為Coldplay日本演唱會嘉賓,海外知名度慢慢提升。但更不是為了進軍海外,而是想挑戰J-POP能走多遠。J-POP必須先被日本人喜愛,外國人覺得這現象很有趣,J-POP的影響力才能擴大。所以我們的做法不會大改變,但獲得新武器「偶像」後,可以嘗試的事明顯增多了,我們會一個一個試下去。

原文:https://rollingstonejapan。com/articles/detail/39744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