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說影評自家內容

《巴比倫:星聲追夢荷里活》(Babylon):時代。瘋狂。夢工場

《巴比倫:星聲追夢荷里活》(Babylon)可算是《星聲夢裡人》導演戴文查素列,向1920年代的光影世界致敬之作,長達三小時,風格也相當特別,肯定會是部評價兩極的電影,以默片到有聲電影的歷史進程中,一班電影業人士的經歷,時而瘋狂,時而意氣風發,也有落寂無奈。

電影場面十分豐富,由瘋狂派對,混亂片廠很多場景都極具衝擊性,角色雖然很多都挺瘋狂,但極具個性,《巴比倫:星聲追夢荷里活》是部很有風格的電影,雖然長達三小時,但內容豐富,甚至過份豐富,但的確很看觀眾,對於喜歡電影,特別有對默片年代研究的觀眾應該會喜歡。

故事簡介: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電影製作,正由「無聲」走向「有聲」,有人雄心壯志,要趁機闖出名堂;亦有人追不上改變的步伐,被時代洪流淘汰。紙醉金迷考驗人性,星光燦爛與頹廢萎靡並存不悖,正時那個年代荷里活的寫照。

電影一開始的紙醉金迷場面既瘋狂又迷人,到接下來的拍攝場面也充份展現出影場作為夢工場引人入勝之處,對那群人來說,是個美好的年代。電影中段時代改變,有聲電影的出現,令電影的製作方式改變,默片時代的巨星們不一定能適應,陷入各種困境中,而觀眾的喜好變化,回不去了,大有大江東去的意味。

因為失意而墮落,放不下昔日光榮的結局,時代變遷,構成了這部電影的結局。最後以眾多經典電影片段的蒙太奇作結,也算是點題吧?不過我反而嫌最後一段太刻意,

眾多華麗場面,多位巨星演出,《巴比倫:星聲追夢荷里活》視覺上華麗精彩,賞心悅目,但內容和風格未必人人樂用,但喜歡電影的朋友,應該不會錯過這部特別的作品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