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 退場 : 音樂不死,方法會變
Google Trends除了各種天氣相關外,最熱門的關鍵字,是,iPod,對,Apple的21世紀隨身聽代表,數碼時代的Walkman,終於要退場。連我這種反果人,也有買過一台iPod Touch,可見其普及程度。

一如很多Apple產品,它不是該類型第一款開創產品,但成功為該類產品立下了新標竿。

我第一次遇上MP3播放器或者說現代數碼音樂播放機,是朋友買了台Diamond Multimedia的Rio PMP300,當時是1998/99年,這台只有32M容量的Player,被很多人視為第一台MP3隨身播放機,又就算它不是第一台,肯定是早期產品。至於我自己,擁有第一台MP3機,應該是Creatvie Lab(做Sound Card那家)出品的,記得只有16MB,好慘,大約2000年前後吧?
至於iPod,已經是2001年出品,比起以上的老古董,還是後生了一些。首先,硬件上,Apple風的簡潔,即確令人耳目一新,大膽地用上硬碟,令容量由512M起跳,增加不少,真真正正最改變市場的,是iTune,數碼賣歌,正版高質數碼音樂由此開始爆發。
時代巨輪不停向前,iPod推出不同形號,但隨身音樂播放器被手提電腦吸收和淘汰是早晚的事,事實上,在前iPhone時代,就不停有音樂手機出現來挑戰播放器市場。iPhone未正式推出時,就被不少評論人猜測其會是加上電話功能的iPod。亦自iPhone發售開始,iPod銷售大不如前,至2010年,被iPhone超越,至2017年iPod Nano 和iPod Shuffle 退場後,只餘下兼具多媒體能力的iPod Touch,至2022年,正式宣告完結。
真正殺死iPod或者隨身聽的,是便宜又大碗的串流音樂服務,單台裝置,再大再多的容量,也難及雲端上的海量,隨著網路速度提升,硬件不斷升級,從前被人質疑的音質或者速度,現在都不成問題。
iPod 退場 跟 Walkman 有點像,都是亡於時代,人們自古以來都對音樂有需求,本質不變,變的,是聽音樂的方法,當一種方案全方位被其他超越,自是退出舞台之時,情感可能不捨,但那是科技前進的大勢不可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