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始,趁《I.T.狗》略談 A.I.
香港最近熱起來的《I.T.狗》,提及A.I.,令A.I.話題在香港再次在普羅熱起來,雖然在科技業的朋友應該幾乎天天都聽到。行文時,劇集尚有三話完結,但以劇情估計最尾會跟A.I.拉上點關係,熱度分析要後發才能做,本篇先半拍來搶熱度。

A.I. 話題自從2017年AlphaGo打敗圍棋世界冠軍後,成為了熱題。《I.T.狗》中提及用A.I. Debug也是真的,尤記得2015/16年間工作上曾協助一家去到硅谷的初創,跟他們經常交流,就曾提過在硅谷見識過用A.I. Debug。2019年的一單新聞【Yelp 訓練 AI debug 卻不小心刪了整個數據庫?】,A.I. Debug的方法就是將整個有問題的系統消滅,如果類比於人類在地球……話題引起一時恐慌/花生,不少人以為 Terminator 中的Skynet快要出現,智能叛變即將成真,不過,幾年下來,都2022年了,人類還在繼續破壞地球, A.I. 最最常見用途可能是大家遊戲內的對手。


雖然A.I.沒有統治人類,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無孔不入,如最近在玩這款Wombo的 Dream ,只要輸入一些訊息,再選風格,A.I. 便會自動生成圖像,相當神奇。
A.I. 繪圖或者設計不是什麼新玩兒,記得數年前已經看過Adobe示範他們的Sensei ,一套底層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將一些簡單草圖,以素材庫內容處理後,變成一幅作品,當時相當驚人,另外以人工智能協助修整照片甚至影片,亦早已是日常。
這類單一用途的A.I. 雖然聽起來很神奇,但說穿了,還不是數十年前已經有的東西,電腦本來就是來進行類似工作?如自動回電郵,或者文書處理軟件上的Gammer Check等等功能,現代處理力大升,方法改良,效能自然大幅強化,工作上,有些伙伴正使用和強化 A.I.的視像辨析到不同理境,如停車場認車牌或看車位使用率,或者幫助尋找物件的物件管理,其實已經是日常到不能再日常的應用。
《IT狗》中有提及類似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般多指能夠表現出類似人類的智能,類似可以進行推理和具有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稱為強A.I. (stro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我認知,強A.I.的定義其實不是很實在。
我們現在日常用到接觸到的A.I.幾乎都是所謂弱A.I.(Wea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指人工模擬智慧,機器模擬人類具有思維的行為表現,通常用作解決特定領域的問題。
A.I. 方面,我沒什麼動手經驗,單純分享見聞,有什麼錯誤,還待專業人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