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科熱談自家內容

數劇現像:雪姨盆菜事件談三日定律

上周最爆熱的不是IT狗,不是新人講錯嘢,除了疫情強檢之類,相信最全城熱話,是KOL雪姨的盆菜片引起全城狂熱【討論】,事件已到尾聲,甚至已告一段落,本篇非為分析對錯是非,單純以這單勁爆事件看看網路危機中常見的一個形態:三日定律。

本篇開始之前要利申一下,本家跟雪姨算是認識,在從前一些公開活動中見過面打過招呼,個人印象中,雪姨可能有點誇張,但應該不是很惡意的人,Anyway,多年無聯絡,無意加黑,更無意洗白。

首先看看熱度,以最近七天來說,極其之誇張,高達86.6K,這是什麼構念?是《IT狗》妁四倍熱度,是《春青不要臉》約五倍熱度,極接近100K的現像級。散播分佈方面,主要各大PAGE和傳媒,亦少不了Form,不足1K Buzz,即是說單Buzz平均去到約86熱度,相當誇張。

事情如此爆法,主要源於將兩家比較高端酒店的盆菜,跟一家小茶餐廳做比較,然後得出小店差極的結論,無法推斷為何如此企劃,但可能為製造反差效果,但在一般觀眾眼中就有以強凌弱的感覺,還要選上的小店,剛好以派飯等等善行聞名,食評部份就算客觀就算真實,亦難逃道德上吃虧,引起普通激烈反應。

內容姑且先不說,本家關心的是現像部份,由整個熱度表來看,事件由1月21日開始升溫,到1月26日漸漸消減,前後共6日左右。如果以1月20日至1月29日的十天來看,總熱度約為100K,而1月23-25日這三天的熱度,剛為約為50K,佔了事件中約一半,一月24日作為事件的頂峰,達到近30,000,熱度剛好是1月22日和1月25日的約15,000一倍,具像化和數據化了我們對話題爆發這種感覺。

所謂三日定律,不是一個很嚴緊的定律,那個三日更只是個約數,說白點,其實只是一個方便理解網路來去如風特性的說法。就是一般網路事件,熱量再大,如果沒有什麼特別變化,高峰頂多維持三天左右,熱三天後就會火速回落,來得快,去得快,偷新忘舊,網路本性,花生三日擺太久,群眾很容易失去興趣,除非,能保持一浪高於一浪。

真的那麼巧?是的,常常都那麼巧,多看一個行進中的事件吧,某年輕男歌手失言引起的事件,如上圖,看27-29日的走勢,1月28去到頂峰,然後急降一半聲量,事件如果沒有什麼大變化,估計這一兩天就會慢慢沒人討論。

網路輿論本質就是高聲量,高速度,反過來說,是低持續性,或者比較難持續,是機會,亦是難題。

最後頭盔,數據分析結果會因應使用工具,截取方法,個人設定,解讀方式而有出入,本文謹以個人經驗操作及評價,謹供大家參考,同時作為使用現代科技分析的入門引導。

最最後,喜歡本文的話,不介意請多分享給朋友,或者,起碼,Like下我地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darkshadowzo 有關數據分析提案,問題,合作或各類意見,歡迎電郵: info@shadowzo.com 。

本次使用工具:
Soda Insight
我個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