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不要臉 》: 開播勢頭不俗,擊中目標觀眾群?
大台的新劇《青春不要臉》,身邊沒什麼朋友看,以前會看看愛回家,但自從家中隻My TV Super要續課金兼壞壞地,也沒看大台,但,以感覺,這劇有不少年紀較長的朋友支持,不少50歲以上,甚至60歲以上的前輩長輩都給予好評。

事實上,看收視新聞,《青春不要臉》上周收視達到21.1點,只次於長青的愛回家,以大台近月來說,算是不錯表現。首先是熱度表現,其Hot Value去到15.7k,比《IT狗》的20k,總聲量其實只輸蝕一點,

Buzz數高達484,數量超多,大媒體的報導極多,媒體類佔總聲量接近20%,貫徹大台受大媒體支持走勢,不過除開下來,單Buzz的動員力比《IT狗》差距極遠,連一半,甚至可能三份一都不到。媒體報導中,以01娛樂和東方新地的表現最為出色。
兩登上亦有討論,但比起劇情,網民似乎更在意收視率,劇情或內容討論相對疲弱。其次是一眾藝員的個人社交賬戶推得很賣力,上周以 劉穎鏇 Tiffany Lau 表現最好,位列Top Post第七,比很多媒體都要高。
主題曲的Youtube在第五位,行文時播放次數約20,000次左右。
有趣地,以Hashtag次數統計,最多提及的三位演員順序是 #余德丞 #丁子朗 #戴祖儀 ,劉穎鏇 在第五位。
不論你喜不喜歡,事實上,以舊日香港為題材的懷舊春青劇,再配合一系列懷舊金曲,其實很合大台風格,對於長輩或者年紀比較大的觀眾,的確有吸引力。好像去年都提過的看法,大台本身其實不必進行革新,更不必刻意討好年輕人,最少中短線是,反而先要顧好基本盤,觀乎近來情況,大台似乎也在執行類似策略。
食老本,真的沒有什麼不好,最少比食西北風好,觀眾老化也沒什麼大不了,老化的觀眾不太會用串流不太有能力轉台,較好應付,守住鐵盤不好嗎?創意是創意,生意是生意,大台最近的策略表現,其實挺漂亮的。
最後頭盔,數據分析結果會因應使用工具,截取方法,個人設定,解讀方式而有出入,本文謹以個人經驗操作及評價,謹供大家參考,同時作為使用現代科技分析的入門引導。
最最後,喜歡本文的話,不介意請多分享給朋友,或者,起碼,Like下我地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darkshadowzo 有關數據分析提案,問題,合作或各類意見,歡迎電郵: info@shadowzo.com 。
本次使用工具:
Soda Insight
我個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