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的神奇小子 》: 莫說千般對錯,慶幸總有你鼓勵
《 媽媽的神奇小子 》預定八月上映,應該是暑假其中一部最受注目的港產電影,有幸率先參予了傳媒場,跟預期有點不同,卻是不一樣的精彩。
《媽媽的神奇小子》根據殘奧徑賽金牌得主蘇樺偉真人真事改編,主演有吳君如,梁仲恆(阿炳)及張繼聰,加上群星座陣,有海鵬、錢小豪、胡子彤等等,牌面無得輸。各方面都看得出製作精良,拍攝,美術都極高水準,絕對是誠意之作。
最有趣,是它不純以熱血故事為主軸,甚至只是副線,更多將重點放了在母子親情,更令我驚訝,是比起歌頌母親偉大,它亦很寫實地寫了很多母親的無奈或者限制,像你我的母親,她們都真心為孩子好,但各種行為,可能反令子女困擾。
《媽媽的神奇小子》比起熱血奮進,它更多是關於一家人面對現實的故事,平凡母親的愛的麻煩和偉大,面前現實生活的困境,比起運動場上的傳奇,來自最平凡的生活困境,才是最震撼人心的劇情。
故事簡介:
蘇樺偉 (梁仲恆 飾) 剛誕下便被診斷患上黃疸病,導致腦部受損,註定一生將會是一個弱聽與四肢痙攣的殘疾人仕,即使能逃過鬼門關,往後的人生只能依靠別人去照顧。蘇韓小貞 ─ 蘇媽(吳君如 飾) 在危急關頭堅持搶救偉仔,她決定即使兒子到八十歲還是不能走路,都誓要以她這副骨頭背起兒子一起走下去。
奇蹟在蘇媽的堅持下發生了,偉仔不止逐漸長大,更在蘇媽的鐵腕手段訓練下學會了走路,還被發掘出跑步的天賦。偉仔由少年時代開始加入殘障人士田徑隊,隨著兩母子一起不斷的奮鬥,偉仔其後成為香港家傳戶曉的「神奇小子」─ 他曾在96年為香港殘障運動帶來歷史性的第一金,以及在2008年的北京殘奧會拿到中國主場的第一面金牌,還刷新了「男子二百米」的世界紀錄!而當偉仔攀上運動員生涯上的最高峰,繞場接受鳥巢內九萬名觀眾的祝賀時,他的眼睛一直沒離開看臺上那位一生支持著他的母親,從來沒有忘記贏每一面金牌的初衷。

老實說,電影早段,我是水土不服的,因為預期會是熱血運動形的電影,卻想不到是部有點文藝的親情電影,但調正心情之後,就開始會欣賞,也能看出味道。
吳君如演的蘇媽是核心角色,實感十足,演待出色,沒有過份美化,好的不好的情節都有演出來,對子女出於愛卻成了困擾的描寫,雖然降低了煽情程度,卻令人感覺到角色有血有肉。梁仲恆的演出神乎奇技,實感之高,幾乎不覺在演戲,絕對嘆為觀止。
財困要做速遞,為未來著想要多接廣告,現實無奈,任你能在場上取勝,亦難匹敵人生長途賽的困難,比起滿腔熱血,本片更多是為了弱勢運動員發聲,訴說生活困境,比起感人淚下,更多,是滿滿的心酸。
電影中也好,電影外亦好,母親所做的事,未必盡對,事實也時會犯錯,千般對錯,一般而言,我們都知道,母親是為孩子好,但在人生低潮時,母親的鼓勵,是無價而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