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看世界 :《一秒拳王》爆發,得網民得天下?
首先,我要懺悔,一路想看《一秒拳王》,但到身這一秒,仍未看,慘成一秒蛇王。但不打緊,有看沒看,跟做數據分析完全唔有關係,看到《一秒拳王》衝破千五萬票房,但身邊又是冰火兩極反應,有人大為不解,這種場合,最好讓數據說話!誰說香港人不支持香港電影?最少數據上,不是!
注意:數據是死的,會按工具設定,取用方法,個人設定,個人解說而得出不同結論,雖然盡可能客觀真實,但結果只供參考。

以三月至今數據分析,《一秒拳王》聲量由三月至今,Buzz接近1000,熱度達到46.8K,算是相當高,但考慮到數據跨度時長,Peak的時間應該也只算中等熱題。

看時間分佈,表現十分平均,兩大主要PEAK位是3月11日上畫前後,明顯有力谷,另一個Peak位是三月底,票房衝突一千萬時。除了兩個Peak段,中間大抵算是一浪接一浪,非常有力持久,看聲量平台就知道,主要高聲量還是兩登和各大線上平台或KOL,雖然新聞類佔發聲數的約25%,但聲量卻不算高。

是次最誇張的頻道要數小薯茄,聲量最大,堅接的都係熱門網媒如100毛,或者網路名人KOL,傳統媒體的線上版去到30位前後仍未太見影。

網民動員聲量亦遠勝明星或者大台,To Nick最高聲量的帖子只去到34位,趙善恆的去到38位,剛好比香港01高一位。

整個流程,算是典型網民傳奇影片走向,群眾化,長尾長時程,持續不斷討論,明星或者大台完全欠缺主導能力,大量散落式聲量形成巨大而高密度浪潮。雖然網民強大,但又不能說明星沒作用,最少在Hashtag關聯中,周國賢和趙善恆都在頭三位。
有趣是,如此得到網民熱談的作品,負面指數也達到13%以上,再一次証明負評未必可怕,沒人評最可怕的說法。當然,負面指數較高,可能因為同期新聞中《一秒拳王》有時會跟一些如UA結業的新聞同時出現,令計算出意偏差,13%在較多聲浪的情況下,算是很不錯。
結語一下,過去好奇看了一大堆不同案例,只想說,今時今日的電影推廣,成也網民,敗也網民,得網民未必得天下,但網民莫不關心,肯定死硬。有人笑本家談電影是紙上談兵,Sorry,沒告訴大家,電影,其實我也是實戰派,或者有機會也分享一些案例,當中有一兩個其實已在公開演講或大學活動中分享過。
是次使用工具:
MS Excel
以下是自家廣告時間,想用各種方式請我飲咖啡同食飯就唔好錯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