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 文化網科熱談自家內容

數據看世界: 結局熱潮下 進擊的巨人 香港有多紅?

很少談工作,事實我除了IT系工作,也會負責一些線上推廣的技術支援工作,過去也做過一些以數據分析協助電影推廣,幫助香港初創去到外國市場之類的有趣事情,工作上有時會用上所謂Social Listening Tools,即是網路輿輪監察工具。

網路輿輪監察工具,就是將網上討論和內容進行收集,然後配合分類/AI分析等等方式,協助用者快速了解網路上的輿論方向,在世界各地,普遍用於品牌管理,推廣,甚至選舉民調等等。其實也可以將他們用在分析個人興趣上,於是,我決定輕巧地玩一篇。

開始之前,首先要解釋一下,這類工具,每套的分析基準,監察網路都不盡同,加上每人喜好設定方式不同,得出的數據量和結果,每一套,或者每一個使用者都有出入,最大價值在於自己跟自己比較,容較易看出走勢,但注意因為各種原因,數據和解讀只供參考,並非百份百真理。我們都嘗試找尋真像,但無法保証那是100%真像。

這次用的這套,主力於監察主流媒體和 KOL,分析力比較強,跟我常用的另一套剛好相反,但因為分析容易,簡單玩玩,還是先用這套玩一回。

首先我有個想法,之前巨人結局,看似很熱,實在又不到遍地開心,有點詭異,到底《進擊的巨人》在香港有多紅?想著,就決定用工具試試看。

注意:數據是科學,解讀是方法,本文以個人經驗角度解讀數據,並不代表全然正確,只供參考。

趁著最終回的熱度,但在香港人氣又下滑的情況下,巨人還算人氣嗎?或者,他還有多人氣?以4月11-17日的數據看。隨著巨人最終回在9日出刊,討論熱度在之後數更達到頂點後快速回落,網上熱度下降驚人,系統計出的熱度指數為 3.7K,期間共出現94個主體內容。內容平台以連登,HK01等網媒和KOL們為主。

這數據單獨看沒有什麼意義,只知道熱度在最終回討論兩天後急速下降。我們來比較一下吧!給它選個對手吧!

選來香港娛樂圈大規模撐的《總是有愛在隔離》在11-17日的表現,出文的PAGE有鄧麗欣,薜凱琪,天下一電影之類,夠強勢了吧?期間共出現101個主體內容,跟巨人一樣,但熱度達到 4.4K,高一些,當然,巨人是下降中,這邊卻是上升中。另一點是大家可以留意Top Content,巨人的熱門內容幾乎每一個得到的Reacations都大幅多於《總是有愛在隔離》,加上考慮到這類自發巨人內容會投入廣告費用的機率很低,更可見在結局期間的爆發力。

在全憑網民,幾乎沒有官方加持下,巨人最終回在熱度稍下滑後,依然能跟本地明星大集合,各大媒體加持的《總是有愛在隔離》戰個平手,算是相當強勁,當然,比起本周熱談的193,還是不在同一檔次,那是接近20K戰鬥力的熱量,証明香港人還是喜歡娛樂八卦多些。

好了,大家都可能想問,如果將時間推回到4月8日開始計算,巨人又會如何?答案是熱度達到18K戰力,主體內容多達246個,超猛,接近全港大熱討論的193,數值而言真真正正的熱話,但在分佈方面,始終193能佔據各大媒體,巨人還是傾向於網媒和討論區。注意這段期間,No.1熱量還是在100毛上出現,雖然被稱為人氣下滑,但由話題熱度數據看,100毛依然相當受網民注意,就算在網民即市民的年代,網民和全民喜好還是有一點落差。

留意巨人和熱度上雖然接近《總是有愛在隔離》,但明顯地,前者是網世代加持,屬於網民的盛事,後者就比較接近傳統傳媒和明星炒作進程。結論而言,在網民的世界,《進擊的巨人》在香港還是十分紅,超紅,熱度接近娛樂大新聞的地步。

熱身玩玩,輕輕就這樣,可能又是我以自為有趣吧,大家喜歡看這類內容嗎?有什麼有趣的題目提案嗎?有時間我也可以弄弄。有關數據分析提案,合作或各類意見,歡迎電郵: info@shadowzo.com

本次使用分析工具:
Soda Insigh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