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長假期》登陸 Viu 串流平台: 科技和文化演化後,感覺還一樣嗎?
《悠長假期》(《Long Voaction》(英语:《Long Vacation》)是我年輕時的至潮日劇,1996年作品,那是Internet黎明期,網路不足以傳送稍具品質的視像影片,要追即期日期,除了遲上多年的電視台,還有不知版權的VCD/VHS版本。劇中人也沒多用手機,留言機還是家居常見電器,日劇是亞洲最潮,港片是華文指標。
時代不同,碎片化世紀,現代大台也無力要大家只看某節目,沒有巨星,沒有主潮流,但,串流平台,卻令我們可以不太受限制下,欣賞更多不同節目,在疫情的影響下,Viu 上線《悠長假期》,在各方面,都極具意義。
串流平台,網路平台改變了觀影習慣,我們這類由前網路時代走過來的,會經歷過作品成長期,影視也好,遊戲也好,跟科技有點像,一切都是技術屢積而進步,沿著時間線,我們會看到進化的軌跡,今天很多所謂公式,也是當年受歡迎的創新,年輕人不懂那個叔叔紅在什麼是理所當然,只有身處同樣時空,投入情感才能明白。
串流和網路卻將一切放到平行時空上,花十一集時間的《悠長假期》,跟花十一集時間的新作,某程度上是一樣,還要不是高清,除非作品有極過人之處,否則,要年輕世代明白其魅力,多少有點強人所難,不是好不好的問題,是審美觀和範式轉移的問題。
上世紀的劇,多比較細膩和內歛,不像現代劇般緊密,更會花時間在一些小動作,小趣味形造氣氛。後網路時代,人類耐性以秒數為單位,甚至以十分一秒為單位,劇情到演員演出都要更【爆】,更吸引眼光。
《悠長假期》,有首作即登頂的木村拓哉,有最佳狀態的山口智子,有當時還是新人卻超耀眼的松隆子,有稻森泉,竹野內豐,有趣的,是二十多年過去,這群巨星,很多還估著日劇演出的重要位置,雖沒那麼嚴重,但有點像香港情況,年輕人要共嗚自然困難。
悠長假期的主題在上世紀很有共嗚性,當中亦有一定哲理,但在殘酷新世紀,萬物昂貴,生活不順之時,還放得起一個悠長假期嗎?這個假期又真的會時來運轉而完結嗎?《悠長假期》中的山口智子要依賴經理人公司,在2020年,可能自行轉營網美會更成功,鋼琴家木村不也可以在網上發表或者教學嗎?時代不同,思考不同,不要逼得自己太緊,合理,但太過放鬆,等待天意,在這個時代,找死,無疑。
2020年,很多朋友被逼悠長假期而要在家看《悠長假期》,不知會覺得它是心靈雞湯,還只是一部FF用的妄想系作品。以未來世界的情況批評過去作品,是不公平的,單以作品,《悠長假期》演出,製作,它依然精彩,只是,當中很多想法,在2020年,有點不合時宜。但,這也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