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 黑夜之神》:英雄再定義

原文寫於2008年,2020年修復版,2020年修復時,TDK在IMDB仍然有9分之高。

《 蝙蝠俠 黑夜之神 》(The Dark Knight)在美國票房勢不可當,影評讚不絕口,應該是2008年暑假最大話題作,2020年重映,依然備受期待。電影本身非常出色,雖然,當年香港很多朋友入場是為了看陳生那數秒未夠的非特別演出,又或者看看外國大片拍出來的香港夜景。

先給分,先招呼只想看分的朋友,本作,十分滿分,原本值十一分,不過,扣半分女主角樣貌不夠美,扣半分某反派交代不足,再扣半分戲院這夜爆谷太甜,實得九點五分,是我人生至今看過「最佳英雄特攝電影」。

注意:內容有大量劇情!

《蝙蝠俠 ─ 黑夜之神》絕對是以後特攝英雄電影的一個災難,一把令後來作痛不欲生的尺度,不論在英雄的定位,又或者反派理念上都昇華到另一個層次,還在搞大場面打家劫舍一騎當千的所謂英雄大片,一拍下去,又豈止矮了半截?

故事簡介:

在警長占哥頓和新檢察官哈菲丹特的幫助下,蝙蝠俠主動出擊,搗破葛咸城中的邪惡勢力。這個伸張正義的鐵三角組合本來非常成功,但他們將要面對的強勁對手,是一位自稱為「小丑」的可怕狂徒…

參考:The Dark Knight 官網

本劇,編劇剪接上非常精彩,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完全沒有冷場,角色交代出色,主線故事清楚,佈局高明外,副線適量的留白,令本作更有深度,如在兩首船上一般民眾和囚犯的行動就很有意思,單是那部份就可以詳細講解,偏偏劇中沒有太多對白解釋,只以角色行動表現事件,留下大量思想空間給觀眾,手法非常高明。特技場面以飛車為主,沒有一騎當千的浮誇,卻活用城市場照來增加質感,既眩目又寫實,比起毀天滅地的誇張CG更令人有深刻印象。當然,劇中一眾演員的絕讚演出也居功不少,Christian Bale演的蝙蝠俠,演出了韋布斯的斯文和蝙蝠俠的決心,更別提出神入化的Heath Ledger。

蝙蝠俠,除了超人財富和體格,本質上還是一個凡人,沒有飛天遁地本領,更沒有刀熗不入的身體,因為隨時會喪命,云云美國英雄中,他最明白凡人心態,雖然有處事原則,但為達最高目的,卻不避忌使用以暴易暴手段,手法也不一定為世所容,為人群服務,卻因為沒有授權,沒有監督機制,所以他既受尊敬卻又被人群恐懼甚至痛恨,成為英雄或者罪犯,就只看他的本心,但,誰又能保証他能不犯錯?別人期望和避免犯錯的壓力,沒有回報的付出,要「做好哩份工」,就只賴信念,相信人性光明面,相信未來會更美好的信念。

明白本劇中蝙蝠俠的信念,再看看劇情推進,會驚覺每一個行動都非常合情合理,不論不以車撞死小丑,又或者痛毆小丑迫供,目的只有一個:「標榜和申張人性光明面」,到最後,不單捨已為人,連英雄唯一的得著「名聲」都捨棄,背上殺人罪名,一來保存了正義司法官的名聲,保住了人們對光明正大正義的希望,二來,令自己背上惡名,令罪犯不敢再利用「蝙蝠俠不會殺人」的弱點,一切,都是為了都市和平。辛苦拚命,一無所獲,還要背上惡名,俠之大者,莫過於此。此段安排,實在精彩之極,將蝙蝠俠的俠義,遠超「打敗壞人、保護地球」的物理層次,而是一種「為大家留下希望和對正義的信念」的祟高精神。之前,打爆外星強者,粉碎瘋狂機械,然後得到萬民擁戴的英雄們,在他面前那個敢稱雄?


對立面的小丑,Heath Ledger演出精彩至極已有很多人談過,不再拾人牙慧。重點是小丑這個角色定位,說他瘋狂,不如說他厭世,他喜歡混亂,偏偏有秩序的世界才可以產生混亂,他討厭計劃,偏偏卻有很多計劃,一個充滿矛盾的角色,如果說蝙蝠俠是捨掉一切也想為世界帶來希望和引出人性光明面,小丑是捨掉一切也喜歡為世界帶來混亂和引出人性黑暗面,兩者異中有同,但注定對立。生死關頭,愛恨邊緣,人類還是會作自私決定,這是可以理解可以同情又可以明白的。

劇中的正義檢察官哈維(Harvey Dent)化身而成的雙面人(Two Faces),堅信正義的男人,因為仇恨而變作復仇鬼,正正是蝙蝠俠和小丑兩人角力的表現,事實上,這場比試中,正義慘敗,凡人終究難以戰勝愛恨執念,一念入魔,恨錯難翻。這段亦對應劇初一般民眾自組「量產形蝙蝠俠」被正辦貨阻止的原因,不想未有決死之心的人背負這重擔。

這是一部灰暗的電影,不單因為大部份景點都在黑夜,不單因為血淋淋的打鬥場面,更多,是因為大部份人都難以戰勝的人性,蝙蝠俠沒有做錯,其實,凡人們也沒有,只因,大部份人都是凡人,沒有韋布斯那份為正義可以捨棄一切的執念,或者,唯有懷著這份執念,甘於活在黑暗,才擔得起英雄的重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