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dget 冒險自家內容

懷1.44M碟的舊,你還記得滿街抄碟店的日子嗎?

1.44M 軟式磁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使用,九十年代通行的個人電腦儲存規格,流通甚廣,隨著儲存裝置科技發展,光學和電子式興起和速度和成本上的巨大優勢,磁式儲存除了個人電腦硬碟,主要就大型機組Backup使用。

1.44M 磁碟有很多別名,因為擁有硬殼,跟軟身的5.25吋磁碟不同,又有香港人稱其為硬碟,相當混亂。3.5吋其實也有多種容量,早期只有360kb容量,後來進化成雙面,兩倍的720kb容量,再之後出現的所謂HD(High Density),雙面 HD,也寫作 2HD,也是1.44M 磁碟的別稱,及後也有出現 2.88M 版本,但因為科技進步,儲存裝置已經進入百M時代,數M小容量的龜速裝置,已經追不上。

1.44M 磁碟可能是港人最熟悉的磁碟規格,除了九十年代電腦普及,另一大原因,是因為超任博士一類產品。所謂超任博士,說穿了就是玩超級任天堂(SFC)遊戲的老翻裝置,原理很簡單,用磁碟儲存遊戲,遊玩時,將磁碟內容讀入超任博士的RAM內,模擬任天堂的ROM,從而令一台機械可以遊玩多種遊戲。

香港版權意識簿弱,八九十年代,主流更是覺得玩盜版是天經正義,很多遊戲雜誌都明著支持盜版,也會販賣盜版器材廣告,商場也大模斯樣的開了很多抄GAME店,數元至十數元,幫人抄GAME,今天看來,有夠無法無天。

一隻1.44M碟通常拿來旅一隻 8M bit 桌面,大容量遊戲要耗更多碟,所以更貴,於是香港玩家對遊戲容量凡清楚程度和關心程度可能遠超日本玩家。後期老任雖然有不同特製IC來作保護,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還是被一一破解。
超任博士一類產品沒落,不是因為香港人有良心支持正版,只是因為盜版模式隨著次世代遊戲機PS和SS使用光碟而轉成老翻碟,至此,不論電腦或者遊戲機,1.44M碟開始淡出消失。
那是美好的年代?或許,但,那也是罪惡的年代。過去不一定像想像般美好,只是回憶,將委多邪惡都美化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