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與大的博奕:Powerbank 進化論
智能手機普及後,電量恐荒無日無之,於是Powerbank產品大流行,由數千mAh到上萬,到後來出現二萬以上的巨獸,近日跟有關行業朋友閒談,巨獸似乎已到盡頭,小巧一點的,和高輸出可充Notebook的,較為盛行。
隨著近數年,智能手機在電量提升和電池管理進步,Samsung Galaxy S6 的電量為2550mAh,到S10,已經有3400mAh,進步驚人,更別說CPU耗電不斷改善而來的提升。很多機己能實現一天一充,甚至一天以上才一充,Powerbank的需求大大降低,加上市面商場或者交工很多都有充電提供,令Powerbank需求再下降,除了重度遊戲玩者,很多人,基本不需要,或只想拿一隻低容量輕巧的應急。
另一方面,因為Type-C充電開始盛事,高輸出可充Notebook的Powerbank成了另一發展。


因工作,近日在玩Conven這款5000mAh的小Powerbank,Power Gear 5000A,只約150g的重量,最高5V/2.4A,約12W的輸出,規格不算亮麗,但原來挺受女生和輕充電用家歡迎。支援Type-C或Micro充電方便借線是近年另一流行點。
工作上,我們會用到20,000mAh甚至更大的Powerbank作一些活動用器材供電,但日常生活,自己的隨手電,越來越細,我早已由20,000mAh的巨獸退化回去10,000mAh左右的,玩了這款5,000mAh的小玩兒,可能會再退一步。

雖然規格寫可達2.4A/5V,實際上受限於手機和充電線,實戰大部份情況,在5V/1.5A左右,戶外應急回血,合理可用。
跟不少業朋友閒談,都說電池科技很有可能在三五年內有巨大突破,在此之前,我們還會需要Powerbank,雖然未必再如三五年前般一天到晚連接著,但一個小小的應急,買個安心,像拿把小雨傘跟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