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 Laputa》: 永恆的天空冒險動作動畫經典
《天空之城 Laputa》是1986年的電影作品,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1941年~ )名作,宮崎駿跟音樂大師久石讓的名字,也是因為這部作品而為港人所認識。小時候跟父母一起到戲院觀看,永遠忘不了在戲院中,大銀幕上壯大的天空,跟那細緻而的天空之勢崩潰。印象中,這部電影在港票房甚佳,超過一千三百萬,這數字,就算在今天看來仍然很不錯,算上通漲,相當誇張。
Netflix有一系列吉卜力動畫上線,大家可以期待。
注意:內文含劇情!(其實,沒有太多人沒看過這部電影吧?)
《天空之城 Laputa》(日文名《天空の城ラピュタ》、英文名稱為《LAPUTA: Castle in the Sky》)片長兩小時。有一說法為,這故事參考了Jonathan Swift 的小說《Gulliver Travels》(即有名的《格利佛遊記》,或稱大人國與小人國)的第三篇創作,天空之城的名字Laputa也是出自書中的一個”飛行島”的名字。

電影早期,Pazu 接著 Shita 這一幕可算是永遠經典,那些年,常被致敬。
再繼續之前,還要恆例來個故事簡介:
某天,在礦山工作的少年柏斯(pazu),偶爾救了一名從天而降的少女希黛(Shita),少年為了保護她而神秘特務機關對抗,但最後始終被捉。為救回希黛及一睹天空之城,柏斯跟一群空中海盜成功救回希黛並向天空之勢進發,但特務機關正在追擊他們,最後,他們終於到達傳說中的天空之城雷泊特….

白鴿這場甚得我歡心,那些白鴿的動態看多少些都不會厭。
《天空之勢》的故事很單純,手法直接清新,跟上世紀晚期日動祟尚的各種意識流、存在主義、舞台劇化等等表現手法,又或者近年高光高對比加浮誇人設相比,簡直純樸得有如白開水,但,劇中的場面處理流暢有致,多場動作場面把握得極佳,以今天眼光來看,仍屬一等一水準。更難得是在沒有背境、電視版等等的情況下,在電影內能將整個故事交代清楚明白,總覺得跟那些要看一大堆”課外閱讀”才搞懂它在搞什麼的作品比,這樣才算真正的”電影”!
宮崎駿以動作場面處理而成名,成名作《未來少年柯南》就充滿流暢而緊湊的動作場面,難得的是,他在冒險動作劇中,注入思想性,平衝娛樂性,做到雅俗共賞,大人小孩子都能享受到觀影樂趣,成為國際間享有盛名的動畫大師。久石讓的音樂也在這部作品中大發異彩,其主題音樂至今仍為不少電視節目和餐廳樂用。其強誇作畫,如擁有DVD版本,在家中以高解像屏幕(電腦也可)慢鏡播放的話,單是一場屋頂餵白鴿跟一場天空之城崩壞就已經教人驚訝,細緻之餘,也幾近沒有用重複畫,將來推出Blu-ray或HD-DVD的真正高解像媒體時,相信也會有不少捧場客!

之前在港的吉卜力展覽中重現了精彩的追逐場面,3D化後,逼力依然。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天空之城》的故事過份主流過份正能量,那些反工業文明,環保等等思想也流於俗氣和過度討好大眾,但,只要看回時代背境,那時候的日本動畫並不如現在般有國際地位,雖然電視上的商業動畫成功,但在國際主場上仍未接受日本動畫是高品質、有自己特色的電影動畫,加上又是當時是新公司的Studio Chibli的初期作品,宮崎駿選擇以高水準制作跟主流價值觀來製作電影作品實屬無可厚非,能走出跟老鼠樂園電影動畫不同風格,吸引了一批人成為動畫愛好者,已經十分成功。

巨神兵是劇中重要角色,工具因人心而化為善惡的代表。
壯大天空,懷著少年夢想,戲院之中,藏著一代回憶,縱然今天已經有效果不錯的DVD版,高畫質又方便的Netflix版本,但仍懷念當年可以在偌大的戲院中欣賞這部充滿魅力的作品,大形動作劇的魅力,還是要在電影院才可以感受到。
Studio Chibli網頁:
http://www.ghibli.jp/t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