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協作將動漫迷文化
早前參加了個懷舊動漫活動,活動間,聽到很多人都懷念從前苦難追番年代,看本家就知道我算是老人系列,但卻支持當代更美好,除了更容易得到作品文本外,互聯網最大改變,是從前依賴少數精英分析資訊,一口氣變成大量人可以參予,藉由良好協作,能產生出從前無法想像的威力和成果。
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開始上網,正藉【福音戰士】狂潮,難懂又另類的福音戰士能夠熱爆,個入覺得其中一個原因,是互聯網上的討論,各種不同考証和解讀,五花百門,各施各法,既有各領域專家高見,又有粉絲靈光一閃,百花齊放,解讀文本自己成了另一種文本,然後架構起一個遠超原著內容的體系,令熱潮持續不斷,這是互聯網時代前,無法想像的。
近年加上串流技術,世界各地幾乎能夠同步追番,配合彈幕視頻等等不同表現意見方式,感想和解讀很多時成為比原本文本更精彩的新文本,雖然從前媒體也有如信箱等的少量互動,但跟互聯網時代的數量和散播速度相比,有如石器時代的石斧,對決現代機關槍,本質都是武器,卻是完全不同等級的東西。
作為見証亦參予過香港兩個傳說級ACG網的老網精,【Gundam壞腦研究所】和【兒歌網】的其中一位小小貢獻者,更能體驗跨時間跨地區協作的強大。某程度上,【Gundam壞腦研究所】有點像同人誌,由總負責人韋基利大人起動,但中間不斷有人加入,提供資料,測試,校正,到中期,甚至有強者投稿,香港以外,如台灣高手支援,達成了從前同人難以企及的詳盡和流傳度,更重要,是因為網路公開特性,參予者越來越多,當中很多更有涉及物理社會等等不同專業知識的強者,令內容質與量都極高,近十年時間,都在亞洲華文Gundam網中佔一大席位,直到後來主持人因個人因素而淡出舞台,個人估計,如果持續營運至今,相信仍是亞洲華文團ACG網中的一個傳奇。
互聯網成就了跨地域跨時空的協作,由單兵戰力,可能80/90年代的前輩宅強大得多,但在集團戰,雲集更多不同人不同專業智慧和努力的情況下,互聯網時代的各種ACG計劃的規模和成果,不是從前年代可以想像。
當然,伴隨著美好,也有Dark Side,更方便的侵權散佈,良莠不齊,甚至情緒化的言論,都不是好東西,但個入覺得,對比起互聯網帶來的美好,以上都是小問題,最少,不是因為互聯網,大家也看不到這文章,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