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義無反悔的「英雄」到痛苦抉擇的「凡人」: 淺談日系巨大機械人動畫
開始前,先來定前一下「巨大機械人動畫」,簡單地,就是以「巨大」「機械人」為主要道具的動畫(當真是廢話…),機械人相信不用定義,那何謂巨大呢?我覺得,所謂巨大,是跟等身大相對,大抵來說,比一般人類體格巨大的,都歸類為「巨大機械」,如果具體一點,我會定義為「身高(或身長)達兩米半以上」,不設上限。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值,意在將「叮噹」、「阿童木」等「等身大機械人」排除在外。而巨大機械人本身也可依自律式或直接操縱式等等詳分,為了簡明,這系列只會概論地粗略一談這類動畫的一些共通特性,完成整個系列,還有時間和興趣的話,會試慢慢將個別部份抽出來詳談。
巨大機械人動畫,是日本動畫中主流類形,也是日系動畫名物,由gundam系列的各式商品,到「超級機械人大戰系列」遊戲的暢銷(當然,有些作品比較滯銷的,如「XO」),其商業價值絕對不容忽視。自從1963年的《鐵人28》後,到1972年的《鐵甲萬能俠》達到第一個高峰,之後經歷長忠三部曲的劇種進化,在1979年,產生了以《機動戰士高達》為首的所謂「真實系機械人動畫」,主流在進化、復古的道路上反反覆覆,支流則跟不同類形的片種進行融合,甚至連魔女動畫中都會客串一下(有沒有人記得「魔法公主」中的合體機械人?)。1995年,《福音戰士》誕生後,異色作品湧現,表現手法五花百門。但這類動畫的核心主題,幾十年來,沒有太大差異。
為什麼就只有日本動畫才有巨大機械人呢?當然有多種解釋,除了商業價值這個人所共知的原因外,我試列舉兩種較常見的說法:第一種可稱為「體格說」的解釋,因為東方人的身體不如西方人高大(特別指七八十年代之前),所以借由巨大機械人而得到「變大變強」的力量,這種說法,也解釋了為何日系英雄比較傾向”變大”。第二種稱為「童夢說」,因為日本動畫早期觀眾以小孩子為大宗,小孩子借由巨大機械人而得到比成人更強大的體格,成為懷著少年心的成人,也正是「超合金魂」玩具其中一句口號。雖然有穿鑿附會成份,但個人傾向於後者,始終,觀眾年齡層對於作品取向有深遠影響。
操作巨大機械人,是一個凡人取到變大變強非凡力量的儀式,完成儀式,成為了「超人」,然後又該做什麼? 是得到更多的個人自由、或者背負更沉重責任?這個,正是大多數「巨大機械人動畫」的主題。
昔日,民風純樸,力量,大多都是正面的,
又或者,主角們都不用思索地將力量應用在正面,《鐵甲萬能俠》(台譯:無敵鐵金剛)中杜劍龍迷惘一下子就踏上了「正義之士」的道路,雖然,高靜文可能才是真正最大誘因(笑)。《三一萬能俠》(台譯:蓋特機械人)中巴武藏為了保護同伴,更不惜以身命和力量發動自殺式襲擊,成為日系巨大機械人動畫中的「捨身祖師爺」。為了世界而戰,為了成就社群幸福,力量不就是這樣使用嗎?英雄,就是這樣簡單,或者說,因為敵人單純,才成就了英雄。
這類作品中,正邪是一面鏡子,例如:地獄博士得到了機械獸(力量),選擇了霸/邪道,杜劍龍(兜甲兒)得到了力量,則與他對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簡單直接就當了正義之士。敵人是壞事做盡的壞人,死不足惜,為了自衛和保衛無辜,戰鬥是理直氣壯,殘殺機械獸是勇氣的表現。得到力量、成為英雄、甚至不惜付上性命,主角成俠之路,仿似是唯一出路。英雄做時勢,時勢出英雄。
這種簡單純粹的正邪不兩立觀能快感,就只有最舊式的機械人動畫可以做到,也是後來進化路上不斷回頭的主因,「復古、進化再復古」是這類動畫的「不完華爾芝」,所以九十年代有《福音戰士》也有《勇者王》,拍了《真‧三一萬能俠
世界最後之日》,也出現了《Brain
Powerd》。雖然不是動畫,東映「超級戰隊系列」特攝,卻是實實在在地繼承了傳統派「巨大機械人動畫」的精神和形式。
這時期作品,對主角多要面對一個問題:如果,遇上比你更強的力量,還可以如何貫徹正義呢?答案大家都知道‧就是「友情」和「特訓」,友情的體現在合體機械人身上,特訓見証在千奇百怪的各式新銳武器上面。特訓,是力量上的增強,也可以是情感上的超脫,甚至是兩者合一。《飛越巔峰 Gunbuster》中,典子藉著特訓成就技術,藉著「時間的悲劇」成就捨身之心,才促成那可以稱為永恆組典的「不死永別」。當然,云云作品中,也不是只單單強調越強越能解決問題。擁有無敵宇宙的力量,只有憎恨之心,痛苦之志,最終換來的可以是什麼?解脫,也就是毀滅,富野最經典科幻作品《傳說巨神》最終回,當中正有這一層深意。
就算決心當英雄,世界,已不是那個容許俠士胡作非為的年代,《地球防衛企業》中,主角們可以操作大鐵衛作戰,隨之以來的,是一大堆約束,一不小心,就會反成罪人,《勇者王》要依賴各式道具去減少對城市的破壞,當打敗壞人的不再一定是好人,英雄,跟大多數工種一樣,在這個時代,真的不易為。
怕了?不想當英雄,但當力量,不是一種恩賜,不是一個榮耀,而是一個責任或求生必備,你可以討厭,卻沒法放棄,又要如何面對?這個問題,隨著所謂真實系巨大機械人動畫流行,成為了主調問題。初代《高達》中,高達只是一件武器,軍方一隻棋子,卻是主們眾生命的依靠,要擊破敵人,不是為了什麼大義夢想,就只因為本能的「怕死」或者,正面點,叫「求生」。懶理對手是誰,戰下去,只因怕死,人之常情。作為一個人,不一定慷慨就義,有人樂於為他人付出,自然有人不願意,還在播放的《地球防衛少年》算是描述這類實況的代表,一群少年,因為一時貪玩,竟然背起了這個星球的存亡,而且,更是要以自身性命去交換。縱使自己背負著所有人的性命,也不代表願意去戰鬥,就算上了戰場,也不代表甘心付上性命,願意付出的凡人,在淚光和不甘心之中捨身,比英雄,更像英雄。
進化仍然繼續,幾十年代,進化的方向大抵是:主角們是持續「人」化中。由那種義無反顧、鐵血丹心的英雄人物,變了跟你跟我一樣的人,有血有肉,也會貪生怕死。縱然,得到了「超人」力量,人的內心,又是否承受得了?成為「超人」,是幸還是不幸?捨身成仁,是光榮或是不幸?
次回,我們嘗試進一步解構鋼巨神們的魅力!一起超越時空去享受鋼之魂吧!次回:「愛與夢」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