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憶中的瑪妮 》:傳承與釋懷
作為一個成長於日本動畫黃金世代的中年人,看著吉卜力冒起,對宮崎駿多少有幾分迷信,隨著他老人家於《風起了》後從動畫長片火線退下,吉卜力作品近年在票房上接連失利,如《輝耀姬物語》票房僅約 51 億日元,作出業務重整,可能會有一段很長很長時間,甚至永遠,再看不到吉卜力的新動畫長片,可能成為最終作的《回憶中的瑪妮》份外有意義。
由米林宏昌作監製,改篇自文學作品《When Marnie Was There》的《回憶中的瑪妮》(日本原名:《思い出のマーニー》)絕對有吉卜力一貫高水準動畫,細膩作畫,溫婉節奏,淡淡而具層次的情感,堅持了匠人動 畫的精緻和品味,但在燥狂節奏、暴力級豐富畫面和超濃極重口味劇情為王的年代,有多少觀眾認同?相信是吉卜力一大難題。這次是優先場,但也不打算給分,反 過來想說:吉卜力粉絲,能不入場看嗎?
開始之前先簡介電影劇情:父母身亡而由養親帶大的少女杏奈,因為養病,被送到靠近海邊小村莊的親戚家居住。杏奈有一天好奇來到靠近海灣濕地的洋房裡探索。在洋房裡頭,她遇見了一名金髮、叫瑪妮的女孩……
故事很簡單,主線就是隱青解開心結,瑪妮的秘密等等劇情都不難猜,親情部份情感深厚,慢慢滲出,到最後解開秘密,再跟養母互相諒解,是如此合情又窩心。劇情 看似簡單,但背後表現絕不簡單,瑪妮是屬於過去,杏奈屬於現在,過去的愛承傳到現在的意志,杏奈改變不了瑪妮在倉庫的過去,卻可以改變自己未來,親人就算 不在,記憶中最深處,以愛支持現在,唯有諒解,才能釋懷。
本作節奏上可能有人覺得慢,我倒理解為比較溫柔,始終感情戲要時間沉積,才合情,本作中兩名女生由相識,一起玩,交換秘密,解開心結,再互相諒解然後解開最 終秘密,其實沒有什麼多餘部份,考慮到題材和風格,其節奏合理,如要求任何作品都「一分鐘要有爆點,五分鐘要大作戰」,實在強人所難。
這十來個年頭,真人電影在CG加持下卻越來越動畫化,舉凡西方超級英雄們到日本一系列動漫改篇作,雖是真人電影,表現手法卻是如此動畫化,反之,日系傳統動 畫風格的吉卜力卻以動畫來表現真人電影,如《紅花坂上的海》或者本作《回憶中的瑪妮》,如將真人電影以動畫方式表現一次,這似乎是近幾年吉卜力常見風格。
上世紀,吉卜力以製作高品質合家歡作品冒起,隨著時代變化,有各種堅持的吉卜力作品漸漸變成動畫界的 Fine Dining (一種追求細緻和慢慢享用的餐飲方式),作品還是很好,但時代不同,觀眾不同,屬於過去的榮光,等待未來再開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