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女漫畫的尷尬和雜談
一如好多人所知,我是漫畫愛好者,還是看得很雜那種,由港漫到美國英雄漫畫跟至小品,都會看,日系少女漫畫,當然是其中一種。但,總不太願意在公眾地方單獨看少女漫畫!
一個拿著公事包的大叔,在地鐵上拿著一本「他和她愛到殺死你」之類,總覺會被四周投以神奇目光,遇到一些熟與唔熟之間的人,相信難逃閒言。在公眾地方可以不看,但要看,總要買吧?抵死的是,購買時,有些漫畫店男店員會投以奇怪的目光,尷尬程度有未成年人士想買咸書(香港「色情刊物」的俗稱)一樣。天呀!少女漫畫近年被廣泛改篇成電視劇,我買來看有什麼問題?原本以後不光顧就是,但隨著近年漫畫屋日少,行動路線上就只有那幾家,只好啞忍。
公平點說,又不是所有少女漫畫我都不敢在公眾地方看,一些比較大路,不止戀來戀去的,我還是很樂意在公眾地方看,當然,已改篇成日劇或台劇的,就更是靈丹妙藥,如《藍天下的網球場》或者《交響情人夢》,倒不介意邊坐車邊看。看到在地鐵看少女漫畫的男性同好,心中還不禁說聲:「真勇猛!」。
誠然,情愛故事是少女漫畫的主流,但以為少女漫畫,只是情情愛愛,就跟以為機械人動畫或者英雄特攝都是好人打壞人,一樣落伍,同樣無知。打從日本少女漫畫開山作:手塚治蟲大師的《藍寶石王子 》,內容就已經遠遠超過男女間的情愛。及後演化出日系動畫重要根基之一的「魔女」,赤塚不二夫的少女漫畫《ひみつのアッコちゃん》(舊譯像好像叫《小魔鏡》,即有個魔鏡盒那套)可算是這類形的開山作之一
少女漫畫在香港,其實都流行了幾十年, 七、八十年代橫掃香港的《凡爾賽的玫瑰》(作者:池田理代子)和《小甜甜》(大家都知道這本漫畫是五十嵐優美子作品,卻原來,原作是水木杏子),動畫版絕對是香港集體回憶之一。談起奧斯卡戰死、安東尼墮馬這些橋段,還可以令一些實際年齡跟外表不相符的女生不自覺地表現出所屬年齡層。(各位美女,高抬貴手,別拖我出去打…….)
說起《小甜甜》,就會想起幻之名作《淘氣小雪兒》(漫畫也是五十嵐優美子負責),原著有不少大膽演出,更有疑似亂倫情節(兩位義兄暗戀雪兒),遭到大量投訴(那時年紀小,記得有限),令本作成為熱門話題,印象中本作沒有重播過(待確認),可能就是甚於這個原因。近年,《少女革命》有大量極其露骨的(疑似)性暗示可以照播如儀,《龍珠》見少許血都要刪,難道真的對少女系動畫比較寬鬆?
扯超遠了,明明在說漫畫,又扯到動畫。回正題。九十年代的少女漫畫,反向跟少年漫畫融合而創下驚人成就,如武內直子(富慳義博的老婆!))的《美少女戰士》(日原名:《美少女戦士セーラームーン》),或者《飛天少女豬事丁》(日原名:《とんでぶ-りん》,作者:池田多惠子)等,就為少女漫畫帶來不少男性讀者。有趣的是,對於性,或者同性戀,少女漫畫的取向比少年漫畫更大膽,男女角色發生(或暗示發生)性行為,在少女漫畫中不是什麼罕見的事,當然,畫面上就不會詳細描述,要是太多,可能被人歸入情色漫畫類了。說起同性戀漫畫,不得不又推薦「羅川真里茂」(對,我是她粉絲!)的名作《紐約‧紐約》,描寫一對同性戀情侶的生活,真實而不浮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近年,台灣一系列改篇自日本少女漫畫的偶像劇,更將少女漫畫帶到普羅大眾中,旋風席捲日台,《流星花園》、《貧困貴公子》等等,今時今日,已不止為少數漫畫愛好者熟悉,更風靡社會各階層。比起少年漫畫,少女漫畫大多比較寫實,實體化的難度較低,受歡迎是理所當然。不知道,大墮後的香港,那天會追上這個大潮流?到時,可能我們有機會欣賞,變成豪門爭產警匪片的《玻璃面具》。
少女漫畫,終非我所長,還是少寫少錯,就此完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