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福音戰士》電視版 25、26解說:Take Care of yourself
2021復刻感想:本文發表於2007年,應該是網路寫作生涯中十大流傳最廣的文章之一,原文來容主要承自第一波EVA熱潮時的網路討論沉殿而來,比起常說的爛尾論,當年還有一派大宗是超脫論,當然,在超脫者已超脫的情況下,這派後來反而弱勢,主流又變回人物和故事分析。都2021年,庵野也再拍新劇場,本篇原也不在復活名單,想不到一個香港綜藝,將這個廿多年前潮盡世界,藝術商業兩得意,卻又惹怒無數粉絲的神作掘回來。
網上找找看,劇外補完派有關TV版25跟26集的解說原來相對比較少,本文會假設閣下已觀賞完畢全套電視版,並對一些常出現的名詞有基本理解,所以只會對一些劇中沒解說的心理學用語作簡單解說。另因早已事過多年,在記憶模糊化、參考書散失大半再加上趕工的情況下,如果有錯失,敬希見諒。
如果,你執於要解明劇內設定,請跳過本文,本篇只會浪費閣下寶貴時間。
注意:內文含劇情!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電視版,有如傳說中因為預算不足而大搞意識流,又或者是庵野傾盡全力向意見多多的狂迷反抗,都有可能,都有不可能。結果是,這兩話有人稱作日本流行動畫史上最高傑作,有人稱為日本流行動畫史上最大騙局,其爭議性由播出至今,沒有減少,實在不可不稱奇。 當中最受爭議的,首推原電視版的最後兩話,第二十五話「世界終結」(日文題:終わる世界、英文題:Do you love me?)及第二十六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日文原題:世界の中心でアイを叫んだけもの、英文原題:Take care of yourself),這次就來談談這兩話。
劇本的犯罪、角色的救贖
好,我們先由第25話「世界終結」開始,對於初次觀看的觀眾來說,第25話幾位主角接二連三的內心讀白,實在是既沉悶又不知所云,全話就像是一個騙局,但假如,我們換一個方向去理解?如果,三名主角不是以劇中身份來讀白,而是以演員般的身份?因為時間到了(已經是第25話),但大家仍然未尋到出路,他們要透過自我辯證去肯定自己的在存價值,而非單作為工具(EVA駕駛員、滿足別人期望的價值)的價值,觀看時,可留意這兩話經常出現擬似攝影棚的背景作為暗示。
再想一下,就會發現,這話仍然是繼續上一集「最後的使者」的劇情,打倒最後的敵人,對主角碇真嗣來說,剩下什麼?就只有殺掉理解者(薰)的悔意,再次回歸孤獨的虛無(明日香崩潰、凌波麗被換人),甚至失去了被依賴的原因,他選擇做的,就是將自己埋藏到封閉的深淵,蛋殼內,不再接軌世界,當然是「世界終結」。雖說是終結,但更重要的詞語是【選擇】,這話最後,多次強調碇真嗣「是你自己引導向這個世界」,這句話,也是向觀眾說,是屏幕前的人選擇沉迷在這個(二次元)世界、選擇封閉,令自己的世界终結……
我們也可如日本通湯禎兆先生所言套用榮格(C.J.Jung)的陰影理論,簡單點說就是人會裝上一個表面外層,壓抑自覺不道德不好的陰影(人格一部份),甚至將壓抑不到的投射到他人身上。碇真嗣不斷壓抑自己感受,順從他人而行,最後,陰影令人失去了對他人的信任,被陰影包圍自身而陷於黑暗中。也可留意英文副題”do you love me?”,個人覺得這條題跟26話的”take care of yourself”對應,由希望別人認同,到走出房間愛自己,破宅之道,始於足下!
滅亡的救贖、破宅的再生
第二十六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一開始已經開宗明義地說”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結局”,即是說,他不是按正統古典戲劇的結局,那麼這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呢?可以說,這是一個超越劇情的結局,是作者直接向受眾說道理而不是說故事的結局,動畫只是一個虛無的創作世界,完結,恭喜!
EVA滅亡,以電視版論,開放式結局沒有告訴觀眾有關主線的資料,對於主線劇情(使徙秘密、三次衢擊等等)熱切希翼的朋友,會有被背判被欺騙實在是正常不過,由這點來看,劇本絕對有罪!但,換一個角度看,如果以碇真嗣的心理體驗和成長為觀點,這個電視版是十分成功,打開心窗,與人接觸,感受被背判,發現自己對別人的不理解,陷入所謂Hedgehog’s Dilemma(這也是第三話的副題)的狀態之中。什麼叫Hedgehog’s Dilemma?這是一個心理學名詞,簡單點說,指兩人越親近,給予對方的傷害就會越大,也正好是劇中人遇到的狀態。
最後的 “另一個可能”,連劇本也顯示出來,這想說明什麼?可能,就只是說出 “選擇”,不過這一次是製作群的選擇,他們可以選擇製作更討喜觀眾的結局,但最後沒有,當然,你可以說他們只是想省錢騙時間或想不到結尾,但,換一個想法,他們可能就只是想跟屏幕前的大家說一句 “Take care of yourself!”,再怎樣深研,這也不過是一個創作出來的世界,衝出房間,看一下房外的天空,還不是更值得恭喜?總括而言,這話的關鍵詞是【可能性】!而《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至高成就,可能是在流行文化中,成就這種創新的可能性,成就潮盡之後二十幾年的內容和拍法。
這兩話,由傳統動畫或舊派戲劇觀念,可能是不值一提的垃圾,但,換一個看法,能看到另一個天空,就當是一個離開蛋殼世界的借口,相信又何妨?破掉了蛋殼,追尋真正的無限,EVA的世界終結,大家的世界才剛剛開始……
當年這個結局備受批評,但庵野沒有投降,用同一套內容,換了表現方式,拍成《The End of Evangelion》,更令人激賞。被狂迷說兩句就亂改風格的創作,我才不削看。只是,萬料不到的是,它,還會再一次復活。(行文時的2007年,是指新劇場版上映在即,猜不到2021年的香港,也有人讓他復活,真正萬料不及。)
悻幸世界沒有滅亡,EVA的故事是故事亦成過去式。2021年世界最美好的地方,是有網上串流簡單重溫經典作品:https://www.netflix.com/watch/81033445?trackId=13752289&tctx=0%2C0%2Cc9f71a74b7a9bbc4617123e1ecfb339e32a77332%3Aeae2c9b00ca3e56ba1dbabaa4cf9d2dfdeabcc88%2Cc9f71a74b7a9bbc4617123e1ecfb339e32a77332%3Aeae2c9b00ca3e56ba1dbabaa4cf9d2dfdeabcc88%2Cunknown%2C
部份主要參考項目:
網上維基百科(當中有大量參考文章,不得不嘆句現代動畫迷真幸福!)
《俗物圖鑑》湯禎兆著 商周出版出品
《日本動畫五天王》傻呼嚕同盟著 大塊文化出品
《新世紀福音戰士Film Book》 一代匯集出品
…十年後這個「真嗣」現象竟然會比十年前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出現了一群新世代的「otaku」(←極其量都只能算是「狂迷」(maniacs)
(在我的定義, otaku應該是研究資料型, 起碼也要像影大人一樣, 起碼都要識消化寫文章, 會懂得找資料深化文章…而不是儲figure, 儲影碟等等一類儲物戀物癖好)
鑽牛角尖只會自找麻煩, 封閉自己某程度上等於世界滅亡…其實, 外面可能甚麼也沒事發生, 只是對於封閉了自己的來說, 世界就等同於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最後兩話也有提過「自由」這個詞語, 甚麼也沒有, 做甚麼也行, 不過人與人之間也再沒有「底線」、「限界」,真嗣就感到徬徨恐懼, 十年後的今日, web 2.0時代人人將自己也放上網, 沒有限界, 其他人也可以跟自己並列化, 不就像這個「自由」的定義嗎?
…沒有翻看資料再回覆的確是一件艱巨的任務, 上面的資料沒有來源(只有我的腦袋…)有錯漏應該少不免, 大家一起討論無不可, 不過不要集中轟炸就好了…「真嗣可很會毀滅世界的啊…」ふふふふっ
其實以藝術成就來說, EVA在日本動畫史上確實無出其右(個人覺得庵野的另一作品”彼氏彼女的事情”也很值得一併欣賞和討論). Shadow Zo你這解說寫得不錯, 未知會否再接再勵, 寫一下EVA的另一個結局-電影版的”死與新生”?
第廿六集的另一個結局被改篇成漫畫和遊戲《鋼鐵的女朋友 2》。真嗣撞倒冒失的綾波絕對是 eva 迷心中的經典一幕!
順帶一提,PS2 上的好幾款 EVA 遊戲內容都很豐富,而且系統很有趣。玩家可以玩出自己心目中的結局。
以前看過奄野的訪問,EVA是佢窮光蛋了四年,幾乎要自殺的情況下創作出來,應該就是呢種發窮惡的爆炸力成就了EVA成就.
不過,可能都是奄野窮到就來頂不順,所以有個IDEA就拿拿趕住去sell橋,結果成個故仔好聽就謎團重重,實情是穿晒洞.
電視版的結局很特別,但若果這就是一切的完結,就太不負責任了。
幸好有電影版的真正結尾。
其實我又好有興趣知道甚麼才叫做「負責任」, 庵野的手法雖然是罕有, 不過最後兩話其實已經交待主角們在歷戰使徒之後的下場, 如果只是說心理層面就叫不負責任, 我就不太同意了
經影大的詳細解細,我對此兩集的中心思想,終於有點眉目了。
果然引得大師出山(笑)
有關人類補完呢,有另一個民俗學化的說法,我覺得web2.0的意義有別
宅不宅真是說到口臭了,十幾年前已經戰到天昏地暗,十幾年後早已不想在那命題上轉圈…總之我只會說一句”我不是御宅!!”,別人喜歡是他自家的事
似乎這一脈留存下來的解說很少…因為大家都已經領悟破殼? 不想再舊事重提?
謝謝和歡迎光臨
他和她也有寫過簡介,我也很喜歡的
電影版也寫過簡介,詳盡分析,未必會寫,因為電影版的核心命題跟電視版差不遠
遊戲倒是幾有趣,大家可以多點IF,不過我個人有點怕AVG類的…對…我是無腦打交人(笑)
雖然他這樣說,但,我覺得不是
那種感覺是感情上的傷害,那種悲傷感,應該不單是發窮惡,而且他在EVA之前,其實已經很有名氣了
不過也純屬個人亂猜
歡迎光臨
這要視乎受眾對負責任的定義,他要做一個傳統的ENDING真的做不到嗎?
純由傳統戲劇觀或者是不負責任,但EVA後期已經多番暗止,它不會是傳統戲劇模式
願意背上污名去說道理,我覺得絕對稱不上不負責任.
有領悟就好了
因為是太久之前看的,不太記得,電視版最後有否對劇中的疑團作進一步解釋?
當然停留在「玄」的層面上是可以,但這是很可惜的事。因為這樣會浪費了一個發揮更大想像力的機會。
電視版是心理補完,沒有為主線劇情服務,而事實上,電視版的劇情主線故事,可在第24話視作完結
主線沒解謎,正是傳統派批eva的重點,反之劇外補完派就持另一看法(如果要選邊站,我是這派),兩種不同方向的理解跟評價,各有道理,只視乎你喜歡看什麼
聽說後期多番出現資金短缺問題,可能是這樣令他兵行險著,出奇制勝也說不定,嘿嘿嘿。
無論如何這份勇氣很了不起啊。就是因為電視版的結尾,他甚至收到狂迷的死亡恐嚇!
EVATV廿五廿六集,如果真的是在TV看的話,看完後跟本沒可能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只知道有個混旦企圖把一大堆未經處理過的資訊硬在四十分鐘內塞進你腦裡,然後在你還未清楚發生什麼事的時候,真嗣就突然被補完了。之後還要利用不斷的祝福聲打擾閣下的思緒,讓你腦製處理不能…
跟本,看完後腦袋會爆炸。所以,實在很佩服當年那堆自行補完的高人,縱使他們連夏娃什麼的都搞出來了…
通常這樣資訊爆炸的片種, 不是看一次兩次就可以「明白」的, 背後一大票的設定, 只是一個名詞也夠你去找一天圖書館, 其實庵野相對來說已經是易吃, 雖然有很多專有名詞但是不太影響故事進行(當它們是特殊名詞就好了), 到解釋心理層面的劇情也沒有太多深奧的名詞, 至於道理就要看各人的修為了…
我看完心情會很舒暢(!!)
對我來說, 庵野已經算是易入口的毒藥, 押井守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惡啃…不論是攻殼, innocence, 還是立食師列傳都是這樣
我是支持「24話是主線完結」的一員, 我會覺得有時將故事說得太白的話就會不好看, 觀眾會少了想像空間, eva所以十年以來還是「問題作」, 因為想像空間超乎想像的大(其實有點脫軌了..^^;), 有意無意間扯上了宗教問題(我是覺得那些名詞只是借用…其實隱藏意義不大, 如果佛教是全世界第一宗教, 死海文書一定會變了波若波羅蜜多經…)有時想得太深入只會自找麻煩, 鑽牛角尖是不好的, 這正不就是二十五, 二十六話帶出的一個訊息嗎?
二十五, 二十六話其實都是很好看的(笑)
窮光蛋年代好像是做王立宇宙軍的年代(甚至之前)了, 在nadia之後幾年他是在一肚子氣(就是因為之前的出資者在nadia時指手劃腳)
(來源: 《日本動畫五天王》傻呼嚕同盟)
宅不宅嘛…我的堅持也是不會承認(笑), 極其量我也只算是一介狂迷而已
這一脈…是指新舊派otaku說?…正如你所講都已經說到口臭…再拿出來鞭屍是小的不對…m(_ _)m
補充一下, 其實web2.0還是未到終極的補完, 就是一種進化中的型態吧, 起碼每個人還是仍然有自己的界線, 庵野的補完就是完全的自由, 人與人之間再沒有界線, 全部融為一體(生態網路…?去了攻殼/matrix裡去了…不談), 可是這樣就沒有自我了(是在暗踹人做我做沒自我趕潮流的人一腳?)
我第一次看26話時是錄影的,沒有了最後的5分鐘,
那結局的感覺倒是很不錯(沒了最後的煩人祝福聲更好?!),似是一切都不過是真嗣的想像而已.
怎樣去看eva或怎樣去看世界都不過隨心.
那條屍一早已經鞭到爛晒…
唔,那個人類補完呢,要引神話跟民俗學解說,懶寫,有空先,跟你那個想法有點不同
觀看方法跟切入角度的分別,有不少人看一次就有領悟,其實,也不算太難懂
eva其實已經是很輕微的了,富野說教其實一樣煩人,而且娛樂性…(汗)
一切皆隨心,這句真好
期待大作
小弟最近幾年才開始涉獵文字世界, 在這之前幾乎沒有看文字書的習慣…自然聯想關聯思考性…等等也是有限公司, 寫文還是初心者, 大作還是留返會出書的人來做吧(喂)
會出書的人?死,咁我咪唔寫得?
因為照顧部份訪客(部份地區人士無法來訪),新文可能要先投知日屋…
謝謝老兄(form http://minghong.f2g.net/)的善意提示,不過因此留言離題太多及提供不相干連結太多,恕刪!
嘩…依兩集真係經典
我睇完都呆左一陣
我覺得騙局也是,傑作也是
我總是認為製作人根本內心沒有一個「明確」想表達的說話,只不過想到了故事的劇情怎樣推至結局,就胡里胡塗說完故事就是了
怎料「如此」的結局卻令人感到有深層的思考空間…….
藝術,有時可能由於一點意外,不過點都好,經典可一不可再
第一個人做是天才,第二個呢…
我覺得那表現手法不是不能理解,
只是不合大眾的期望而已!
理解和共嗚是兩回事,有共嗚就會將本作視為神作,沒共嗚就會被為普通甚至爛作,就這樣簡單
看到你這篇解說…
真的使我覺的很高興!!!
因為我其實是在大約半年前才正式看完的TV版…沒想到今天可以找到有關25跟26集的解說…
過了十多年才重看是因為早前我終於找到喜歡EVA的朋友…
不過在和他們討論時…發覺對很多部分也沒有印象…
十多年前EVA在電視上放映時…我的年紀太小了…而且有線版cut了太多…..所以回想起來…我對TV版的印象也不算太深…因此早前新劇場版在日本上映時終於買來重看了(找了很久才買到)
重看時我發覺我只對前半部的印象(我甚至完全記不起加持先生的結局)
起初重看時…我發覺自己比較喜歡漫畫版…
我認為漫畫版有些情感表達做的比較深入……
但愈看到後期…感覺開始慢地改變了….
看完25跟26集後…真的感動得要死…我簡直久久都不能釋懷….
十多年前的我對結局的印象模糊…也不太明白…只起那些煩人的祝福聲
重看完了後…那種感動雖然不能用言語去形容….不過…真的令人覺得很舒暢呢!
我自己又沒有想過破宅那個方向…
只是覺得庵野想表達出思想的重要性…
人在處理事情往往會向壞的方向想…往往會鑽牛角尖…..但這做只會令自己覺得辛苦..又無助解決問題….
我覺得庵野是想用25,26集告訴我們有很多東西…很多事情也不是絕對的…切取決於我們怎樣去想和怎樣去選擇……
看完之後覺得25,26集其實是心理治療的療程(很像敘事治療)^^
不過能把心理治療放入動畫之中….EVA真的是驚世的神作呢!!
抱歉…我太長氣了m(_ _)m
謝謝你的感想,能看到其他福音戰士的朋友感想,真令人高興
25,26話,當年反應是很極端的,甚至可視為”動畫迷的福音”,令不少朋友破宅而出,這個觀點,近年都比較少人提及,所以寫下這文,希望將這個觀點保留下去
新的電影版,是以電影院放送優化,絕對期待在影院內欣賞,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動!!期待!!
最近才開始重看EVA,因為之前都找不到;第一次看時是小學,當時只覺得很酷也很詭異,到現在才瞭解。的確是很有深度也很傑出的動畫,作者融合心理學和科幻情節的創新手法實在高明。要說能與匹配的作品,大概只有十年前盧貝松的玩弄歷史與心理的大作《The Messenger :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十幾年前應該有很多像這篇的深度評論,只可惜沒趕上當時的討論風潮。
老實說,作為後輩,我總覺得動畫版結局更為績極,更能表現出庵野秀明的心理如何走出幽谷。
值得一提的,在他妻子安野夢洋子代表作—魔界女王候補生的皮亞爾,居然擁有他「表哥」真嗣及渚薰的個性及矛盾(!?),而在動畫版最終回更加有類似的心理治療…
另外,我一直亂想:在EVA3.0中,魔界女王SSR的世界會不會與福音戰士EVA世界產生共鳴?船錨神之子會遇上神之僕.暴風雪嗎?(畢竟庵野是負責動畫SSR的Storyboard及Animator的!)
話說剛剛才看完eva的tv版及舊ova結局, tv25,26話還有少許明白作者想交代的意思.到ova的後半, 反而有些消化不良…
讀後覺得版大對25,26集分析得不錯, 可否轉載此文章到的blog呢?
請回覆!
其實MOVIE跟TV版是一樣的,只是換了包裝方式,不難理解
引用列明出處和連結當然沒問題,不過也請留下貴BLOG連結方便交流,謝謝
我個blog岩岩開始寫, 無咩野睇^^
blog網址如下: http://hk.myblog.yahoo.com/kenny_1215
小弟新加入,個人來看,電視的結局是很奇特,但並不是令人接受不了。
不過與期說「死與重生是一個結局,倒不如說原本就沒有結局好了,若然「死與重生」就是一個結局,那現在的「序」和「破」之後要怎樣
我覺得這是一個自我拯救的故事,一般的故事,主角達成目標(解決所有使徒)就代表成功,但真嗣卻反而回歸到最初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