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東西的小矮人阿麗埃蒂 》: 弱者的悲歌
雖然不喜歡給分數,為了令本家不那麼邪道,這種王道例牌,還是要幹(笑)。得分是7.8分,10分滿分,不高不低的比分,是因為作品有趣但平淡,有水準但未夠驚豔,對於吉卜力支持者,本作是絕對不會失望,而且不可錯過的作品。
宮崎駿絕對是日本動畫中的名牌,在港上映的動畫電影,有時明明跟他沒關係,宣傳上也強行拖他老人家名字下水,可見其名的商業價值。由他領軍的「吉卜力工作室」,更是日本動畫電影代表。2010年夏橫掃日本的動畫電影,吉卜力工作室最新電影作品 《借東西的小矮人阿麗埃蒂》終於在香港聖誕節期間上畫!
注意:內容有劇情!
繼兩年前評價比較極端的《崖上的波兒》,「吉卜力工作室」2010年新作《借東西的小矮人阿麗埃蒂》(日原名:《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宮崎駿負責企劃及劇本,監督由年輕的「米林宏昌」擔當,這是他首部監督長篇電影作品,亦令他成為吉卜力至今最年輕的導演。雖然不是宮崎大師親自監督。但大師風格依然,續承技藝,徒弟還是比兒子強(笑)。這次,延續吉卜力工作室近年風格,《借東西的小矮人阿麗埃蒂》也是改篇作品,改篇自英國小說家「瑪麗·諾頓(Mary Norton)」的《地板下的小矮人》(The Borrower)。
更多電影資料,可看Yahoo連結:借東西の小矮人 – 亞莉亞蒂
日語版配音有「志田未來」、「三浦友和」、「藤原龍也」等等大牌撐場,可惜香港上畫以粵語版為主,以後買影碟再聽日原版就好。港版主題曲「艾莉緹之歌」也找來當時得令的少女歌手G.E.M.主唱主題曲,加點星味。入場當天是假期下午時段,約七分滿,不算很好成績 ,院內家庭客佔約七成。買票買遲了,阿G.E.M.賣廣告說的杯已經送完,絕望了!
畫面當然優,吉卜力的名字就是作畫品質保証,就算沒有3D,沒有炫目光影效果,藝術風,手工味重的畫風,仔細認真的作畫,從來是它們看家本領,它的手繪風跟這種傳統故事書的故事堪稱絕配,就像「會動的故事書」。
場境是一間大宅,幾乎整個故事都發生在其中,相信是至今舞台最狹小的吉卜力電影作品。表面平凡的一切,以小矮人視角展示出來,絕對驚豔,小釘、昆虫、甚至一粒方糖,在微縮世界,變得奇妙,是本作最大賣點和特點。
故事是舊作改篇,新意不多,以小矮人為主角的故事,就算在動畫也不罕見,隨便一數就有《姆指公主》、《外星小美兒》等等。故事推進出乎意料地平淡,由「阿麗埃蒂」初次冒險,相識男主角,到舉家搬遷,流暢而平淡。「阿麗埃蒂」幾場借物冒險,甚至拯救母親一段,也不算激烈,觀能上比較激烈,就烏鴉撞窗一場,明顯為合家歡設計,符合吉卜力作品近年取向。
劇中所謂「借」,其實就是拿,而拿的,都是些生活所需,因為小人不算人,用不著現代人類的財產構念,也說不上是偷。人類也不是向地球借來很多東西來維生嗎?石油、食物等等,說穿了,也不過是人類「借」過來,再者,小人借的東西不過少許日常用品,不是人類的掠奪式「借用」,如就此點批評,實過份嚴苛。
本作是悲劇,故作好心的悲劇,男孩故作好心,希望送禮物給「阿麗埃蒂」,最終卻摧毀了「阿麗埃蒂」家園,令他們無奈搬遷。每天,地球上又有多少類似的「好心做壞事」?行善事者,強迫他人接受自己覺得好的事物,真的是為人好?又或者單純為自我感覺良好?我覺得這才是全劇最有「教育意義」的部份。
本作是悲劇,滅絕中的弱勢族群的悲劇,脆弱的「阿麗埃蒂」一家,生存意義已早壓縮至「盡量活下去就好」。小矮人(最少女主角一家)之所以成為弱者,也跟其心態有關,太滿足,太圖方便,不去找尋更多同類?為什麼不試開發不用依賴人類的生活方式?知足,是好事。但,知足者,亦要足,什麼都缺時,知什麼足?在弱肉強食的世界,沒有當強者的野心,長遠來說,只有悲劇,就算只單純想求存,只能生存就知足,世界,也不會容許。
有人可能會想:屈服就好,當寵物不就可以活得更好?談什麼尊嚴?實在,弱者要活得有尊嚴,其實是一種生存智慧,不是為了尊嚴本身。乖乖屈身待奉人類充當玩具,將自己性命建基在別人一時喜惡上,才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賭注。沒錯,人類當中是有好人,但只要遇上一個壞人,已足以令小矮人滅族。面對強大而可怕的人類,小人族的閃避策略,最能保命,這是弱者的生存智慧。另一小矮人執起弓箭,四處探路,勇敢對面人類(以弓箭指向人類),正是弱者不示弱的求存方式體現。
除非,某天小人們得到能跟人類抗敵的力量,作為弱者,只能躲到底,直到滅絕或者反擊為止,事實上,絕大多數情況,下場都是滅絕,但,在完結前,傾盡全力作「絕望反抗」,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