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昏庸無能?真聰明人?」(@熱血三國系列)
復刻後記:本篇沒有收錄在《真說。熱血三國》內(應該是…),是從頭到尾都是真正原生網路版,文章是比較早期作品,思路OK,但文筆未很成熟,復刻價值,在於討論的熱度,大大豐富了文章內容。又十多年過去,雖然主調相約,但今天再寫,應該會更成熟?或許,如果,我在生命中仍有餘力,將一系列三國文章再弄一個《再說。熱血三國》版本?
「扶不起的阿斗」用來形容一些幫也沒用的人,當中的阿斗,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指三國時代蜀漢第二任君主「劉禪」。受《三國演義》影響 ,一提起阿斗或者劉禪,大家就會想起廢材、昏庸、無能等等負面詞,事實上,劉禪真的這麼爛嗎?
《三國志》中有關劉禪的記載,主要集中在《蜀書三‧後主傳》中,我們就先看看當中一些重點。
劉禪字公嗣,當然是劉備的兒子。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成為漢中王時被立為太子。十七歲時登基(時為公元223年),估計約生於公元206-207年。登位後依照劉備吩咐(「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所以「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此見於「蜀書五‧諸葛亮傳」),還被諸葛亮在著名的《前出師表》(估計著於建興五年(225年))中教訓,勸他「親賢臣,遠小人」,而且文中提及「先帝」多達十次,可見諸葛亮對劉禪的苦口婆心和不放心。
諸葛亮於公元234年北伐中逝世後,劉禪親自主政,至公元263年蜀漢亡國,在沒有諸葛亮的情況下,蜀漢還是存活了約三十年,最後,魏國鄧艾的偷渡陰平進軍蜀國腹地,劉禪接受譙周的開城投降建議,蜀漢才滅亡。
如果劉禪真的是一個傻瓜,只會親小人遠賢匠,他的政權能在此亂世保持三十年?相信,劉禪不是蠢材,理據如下:
1. 劉備是什麼人?奮鬥大半生,在各勢力中間鑽空子,最後才辛苦建立基業者,他用人看人有一定水準,會硬將半生基業傳到一個廢材手上?刻意選一個差的,令諸葛亮可以大有道理「自取之」?
2. 諸葛亮死後,廢除了丞相制,設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由蔣琬、費禕、董允等人主政。政策以休養生息(「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為主。就權力角度看,他懂得將下屬權力制衡,增加自己帝位的安全性,就實際來看,能有諸葛亮才智者稀,多人共謀,可以減少錯誤。能下此決定者,會是蠢才傻瓜?會相信的才是真傻。
3. 後主在位期間雖然仍有北伐,但主要採用休養生息政策,以光復漢室的角度當然是不妥當,但,蜀漢本身就偏弱,而魏的政權也相對穩固,再加上軍事人才不足,出擊連連只是勞民傷財。劉禪的政策可以說是符合國情,也符合人民福祉,大方向是合理的。
從以2,3兩點,就知道劉禪這個人不單不愚笨,而且頭腦還算清晰。
當然,劉禪絕對稱不上賢君,最少寵信宦官黃皓這條罪是逃不了,但黃皓有多小人多誤國,倒是一個謎。最後,被鄧艾突襲時飛快決定投降也是沒勇氣的表現,可說他軟弱,亦有點不智,但亦非全不合理,實非罪惡。
這部份,最後,當然要談談著名成語「樂不思蜀」。話說亡國之後,劉禪被送到魏國洛陽軟禁,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樂曲,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劉禪怡然自若,沒有悲傷神色。司馬昭見到,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此樂間,不思蜀也。」。這就是成語「樂不思蜀」的由來。
後來,有舊臣卻正教他回答「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即道出自己思念先人之意),以圖回到蜀國。後來,司馬昭又問相同問題,他照背答案,司馬昭大感奇怪,問他「何乃似郤正語邪?」(怎麼似卻正的說話?),他驚訝直認「誠如尊命。」(就如你所言),之後眾人大笑。此段對話中的劉禪看似胡塗,卻換來了平安,到底他是有心?或者無意?相信是千古之謎。
作為國君,大家可以嘲笑他沒膽色,沒心肝,但作為一個人,那刻的他,又能幹什麼?事實是,他活到晉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 ,才去世,諡為安樂縣思公。他是智是愚?就由諸位自己去想了!
在《三國演義》中,有關他,最著名的記載,應該是「百萬軍中藏阿斗」,可惜主角是趙雲(笑)。登基後有關劉禪的記錄,大多都是橡皮圖章,或者昏庸無能,也常被貶抑,那些什麼「詔班師後主信讒」,什麼「魏兵數萬入川來,後主偷生失自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不一一舉例。
說回ACG吧?但,老實說,在以《三國演義》為主的日系ACG中,劉禪理所當然地缺乏表現。「真三國無雙」系列中,他沒有出場的份兒。在以三國演義為準的「三國志」系列,他的能力只能用難看來形容,第四代中,武力只有13,智力只有17,最高的魅力也只有70,實在低得可怕!更可怕,是他的能力值後來代數還持續向下修正,到了十代,更有個位數能力值,令人相當絕望。
在「三國志大戰DS」中,他是一武一智的步兵,戰力令人絕望,雖然擁有復活特技,計略「勅命」本身也不錯,但實在難成戰力。後來作「三國志大戰‧天」中竟然沒有登場 ?他在日系動漫中的演出更是乏善可陳,登場機會不是沒有,但大多都只是在趙雲表演百萬軍中藏阿斗時以嬰兒狀態現身。一時,實在想不起他在那部作品有較像樣的演出。
最後,向大家推薦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 下》,書內就劉禪和諸葛亮的關係,做了很詳細的解說,相當有趣。
參考閱讀:
《三國志》 陳壽
《三國演義》 羅貫中
《品三國 下》 易中天
劉禪要怪就怪玄德公在陣前摔倒
把頭也摔壞了
魏強蜀弱,當時連護國天險都失去了,敵人兵臨城下,還可以有甚麼作為?難道要轟轟烈烈的君民齊心大打一場,死個幾十萬人才叫賢君嗎?劉憚投降了,先主的江山也沒有了,最少人民保住了。而投降之後的昏庸表現,起碼換來了自身的安全,而且既然君主無心復興,他的屬下也不成威脅,結果也避免了腥風血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終攪到自己和身邊人都陪死才是天大傻瓜吧。
It’s really hard to comment when I can’t type chinese, so please excuse me for putting chinese names in following paragraph:
1)Lots of Emperor who was wise and intelligent chose a sub par successor, 孫權 chose his youngest son; 司馬炎, well he was not really good, but still he united China, chose an idiot to be his successor..
2)劉禪 didn’t get killed after he surrendered was, in my opinion, lucky…starting from 南北朝 劉裕, almost every emperor who surrendered got killed…regardless whether that former emperor was wise or dumb, old or young..of course you can say at 劉禪’s period of time the “killing trend” hadn’t started yet, so 劉禪 made the right choice to surrender, but luck always get involved when you gamble your fate into other ppl’s hands…and acting stupid after surrender helps, but not much
So in my opinion, 劉禪 was nothing special XD…sorry for long paragraphs
原來暗大也是反傳統觀點的一人
此事每人自有見解, 小弟認為他當然不是蠢, 然而, 是不為也, 非不能也
每見持暗大觀點的同好, 都對禪禪同小皓子之間的藕斷絲連的關係(?)只字不提, 似有揭力美化其形象之嫌. 難得暗大有提到, 我覺得你寫得好好, 雖然仍然改變5到我ge睇法 (笑
1. 小備佢雖然大有仁者之風(?), 然終究是封建之人, 咁多個仔得禪禪夠稱, 又係大仔, 有咩奶油5立佢? 難道真要直接將天下送俾豬豬咩!
2. 因為禪禪老豆臨死一句話, 豬豬成世將佢當仔咁教, 而禪禪明知全世界都知佢死鬼老豆立豬豬為佢ge新老豆, 點敢5聽話? 禪禪係呢過程中見識到丞相呢個職位真係好煩, 除非叫小酷子去做, 5係佢真係成世無得玩, so豬豬升仙之後就拿拿臨廢左佢啦!
(相比起比較有說服明ge 1., 我ge 2. 只係一種可能性)
3. 我強烈主觀蠻不講理地認為禪禪條友本身就係荀安果種人, 佢非戰ge政策的確比小維好, 而且費生班人都好認同, 但係我堅持佢ge取向係佢性格決定的, 而無影人所講諗得咁好咁長遠
(按: 豬豬都比伐, 但係佢比小維好在調度得宜, 識休養生息)
一個庸君 (我直接d啦, 佢5係蠢, 係庸) 上台果陣點都有d家底, 佢親自操舵捱到30年甚至更長就話佢好野純粹係一種片面ge可能性. 我認為ge可能性當然係禪禪雖庸, 不過又5壞到pk, 淨係一路玩玩玩, 磨家底, 佢班手下又佢先帝殊遇欲報之…
最後, 貫切我ge睇法, 樂不思蜀ge問題上我同影大意見一致 (貌似你暗示左吧), 我一直都強調佢5蠢, 但係佢只會為自己ge遊戲人生而施展聰明
劉禪只要堅守一下就行。
古時沒有炸藥,守城,只需糧草充足,及士氣高企。守幾年也可以。
而且,鐘會不會讓鄧艾立大功,若不投降,搞一下便找借口退兵。
估計魏國出兵時,沒想到會直接滅蜀。因為,勝利後實在太混亂。
我估係劉蟬其實一直都無興趣做王帝, 佢只係想玩一世. 老豆臨死叫佢繼位, 佢無得楝唯有照做王帝. 但又日日被諸葛亮管住, 其實都幾慘. 所以諸葛亮死後拿拿臨整走個承相位. 等自己可以安心玩, 反正老豆剩落一班忠臣幫佢頂住個國家.
到鄧艾打到黎, 其實佢都唔知等左呢個機會幾耐. 雖然話投降有機會被殺, 不過鄧艾都無預算到不打就羸, 當然肯答應不殺任何人的條件.
以前好多投降君主被殺主要都係因為打無可打無可選擇才投降想免一死. 而佢係有得打而投降, 所以有條件講價. 反正佢自知個國家係佢手上遲早都係滅亡, 不如趁呢個機會爭取番個”有條件投降”
把握住一個形勢, 一個機會, 以後就唔使再做咩王帝, 又可以有飯食有屋住. 雖然被軟禁, 不過唔使做可以日日玩樂, 最後活到60幾歲!! 你話, 係果個咁既事代, 可以咁樣過一生既人有幾多個!?
其實我好欣賞佢呢種人生態度, 勁有黃子華feel~ 其實佢可能就係關二哥再上契的弟弟—-關老三.
看來影大偏好壽命長的人物 (笑)
依我看佢絕對唔蠢…只係冇膽左D…
可能俾劉備扔落地搞到咁?(笑)
最近小弟也讀了《品三國》
書中的評論非常的對胃口
如果有興趣知道三國歷史的要看看
可以糾正不少錯誤的知識
另外曹操迷一完要看啊~
對曹操的篇幅佔了整本書的一半
別小看阿斗,如果真是昏君,不出五年蜀國早亡。魏亡,蜀未亡,可見一斑XD
其實他是大智若愚。雖然近小人,但沒有殺明臣,也沒有多讓小人干政濫權,好像釣魚收放自如。其實不論有為無為,蜀國非本處中土,人材不及魏晉,滅亡是遲早的事。可以死守三十多年,算對得住祖先。
好一句「樂不思蜀」,才保得了下半死。難不成學後主,天天賦詞思國思鄉,早死早著?
下一篇會是吳主孫皓嗎?
孫皓初政的廉明至後知道沒有迴天之法而成暴君,與此篇的劉禪成了兩個亡國君的特別對比。
原來三國志5中的劉禪個樣都幾試正,起碼對比起其他集數,真是見到佢個樣都想車佢兩巴.
劉禪,
只可以說
所謂的戰爭, 是要留下生命才有意義的
蜀亡早於魏亡啊…..
劉禪在三國志中最突出的一集,應該係第8集,一開始有全能呢個高級技能,可以立即無限制地升能力(笑)
前些日子在網上爬小說時, 看了一套以劉禪為主角的空想小說。叫 ‘我是阿斗, 我不用人扶’
小說中的阿斗是能力有限,不能文也不能武, 但是能知人善任,將蜀國由弱至強,統一天下。(這類小說的一個通用常識,阿斗也是知道三國歷史的,所以…)看倌有興趣的話也可找來看看噢..
印象中劉禪無乜上過戰場
就係長板一次咁多 XD
磨練唔夠
練經唔夠
LV 唔夠
在人民立場來說與其戰過血流成河,的確投降是更好的選擇,我認為劉禪的確不算是有為賢君,但我覺得他比起歷代的昏君已好多了
就算以演義,可能嚇親,相信未壞腦
不戰不是不合理,問題是,鄧艾那支明明係孤軍,理論上只要堅守也不是不能守下,這樣守一守,又可以拖遲一下滅國之期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
什麼語言沒所謂,大家都看懂就OK
係我心中,劉備比較老孤狸,佢知孔明係能人,又知蜀漢政權唔係咁穩,繼任人應該唔會選太差,由其他記載,孔明對劉禪評價不低(但,這些評價是否真像當然是謎)
死不死,以他當時當然是操在別人手,但他的反應,已經算是很會保命,就算危但,肯定稱不上蠢
話佢庸我覺得不如話佢凡,雖然唔係好,但壞唔到佢,衰亦唔到佢
以蜀漢內部之複雜而弱小,佢好難有大作為,既可能係個性,亦可能係時勢所限
如果劉備時代是偏霸一方,劉禪應該是立心偏安一方,這點我很認同,但偏安是個性或是客觀情況使然,的確難以下定論
我都相信那時如果要守,守得住這波的機會應該很高…雖然,最後應該都難逃一亡
我都有懷疑過,但,如果佢冇心做,都頂到咁耐,佢就更勁,因為冇心做,多數都會變左昏君,亂來,應該頂唔到咁耐
投降其實不止他一人負責,當時朝中根本已經一堆人無心戀戰,想早日收檔領強職金
可能我覺得果種亂世,夠長命已經係勝利者,哈哈
這本絕對是好書,有趣又有知識性
曹操FANS請看漫畫”蒼天航路”,快有動畫版
佢係聰明仔,不過天時地利令佢好難有作為,加埋佢本身亦未必有心
又就算有心,以蜀漢之國力,根本難以奪取天下
能夠安樂人生,安渡餘生,在那時代,已經是很大的成就了…
下期應該會選吳或他勢武將
孫皓感覺上像拿個國家來發老爛…
光記都幾睇佢唔順眼,樣又衰,能力又低
這句很認同
的確是早幾年
哦,有哩招?第八代未玩過不知道呢~~~
我覺得,就算先讀到對手行動,都未必100%必勝,因為自己陣營都可能有好多異動…以常識推理,當改變了一次歷史,以後就應該不會順著原來走吧?
軍事佢應該乏善可陳,頭腦我相信幾唔錯
叫他昏君應該不符事實,勇氣不足亦是事實,我會視他為不好不壞的凡君
其實很多這一類型的小說,多數主人翁第一件事就是收歸當時未知的能人異仕於其下(如這小說一開首,阿斗約十歲時已經馬上叫趙雲去天水’綁架’姜維回來, 或者改變一些人如張飛,馬超本來的命運等等..)固然之,歷史會因而改變,但主導權仍然在主人翁的手中..
Thanks for this very good analysis on 劉禪. You provide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about him.
Next time in HK, I will definitely grab this book 品三國.
係唯一一招特技(汗…)
但點都好過有D蛋散真係一招都冇(大汗…)
我也有看「品三國」,是一本很不錯的書。不過有點不好就是上冊像品曹操一樣,個人即使愛曹操,也覺得易先生是否有點兒過份偏幫…
暗大的三個論點也言之成理,但我認為第一點是值得商傕的。
如品三國也有對此有疑問,「自取之」這三字真的真心話嗎?老實說,這又不是演義,個人真的「半點」都不相信劉備真的有這麼大方,若像關羽、張飛般有兄弟之義我倒還相信,但諸葛亮再如魚得水,畢竟還只是君臣,我也沒有聽過劉備跟諸葛亮會好得一起睡,談心至天亮。我本人是較相信只是:一、要諸葛亮感激涕零,鞠躬盡瘁。二、就是跟你說「莫要取之」,或許早已像演義的魏延般放了人跟他,你老兄敢說一句「我敢取之」後面就是一刀幫你的頭搬家(笑)。雖然不知劉備有多少兒子,但阿斗肯定是長子,基於不步袁紹後塵及穩定政局,即使阿斗不是最聰明,我相信還是選他的,從殺劉封之舉便可清楚劉備此人一點不是善男順女,而且對穩定蜀的辦法是心裏很清楚及「不遺餘力」的。
好!說了這麼久也只是想說劉禪再扶不起也是必然的繼任人。再說個人對劉禪的看法,我認為此子就是廣東話所說的「精甩尾」,他對玩樂開心之事絕對聰明,所以論點2,3可以說他很聰明,究其原因是因為他能繼續安逸嘛…跟很多「昏君」一樣,重用的「小人」就是能討好他的人。我認為笨或許不適合他,昏君卻是沒有用錯的。
個人認為劉禪是賈詡的「極度醜化版」,兩者都很懂得明節保身只道,不過前者就被人罵為笨,後者卻是聰明的現演罷了,但在於久存便是勝利一項,我認為兩人都是三國的勝利者,兩人都是聰明絕頂的!要明白最後統一的並不是三國中的一國,甚麼天下三分、隆中對,「很有遠見」,不過「俱是笑談中」。
這種理論,玩GAME就行,實際推理,就會知道完全不行,姜維是能人,但如果他由小到大跟著劉備也保証會是能人嗎? 很多這類問題…
謝謝你喜歡,如果你喜歡本文,相信會很喜歡品三國
話晒都係君主~~~
品三國,我看得很開心,可能是頑硬派曹操支持者之固(笑)
三國時代選繼任人,似乎都是以”選賢”為主導,曹操選曹丕,不單曹丕是長子,也因為他確實有能,孫權也是,以劉備這種機心重又懂得乖機者(純是我對他的印象),我還是傾向相信他會選擇一個能人繼位
絕對同意劉禪和賈詡為勝利者,應該那年代,能活下就已經很不簡單,要長壽要善終更是難上加難
三國志11有能夠調整登場武將的能力….我一般也把 劉蟬 調高點智力,政治和魅力(稍比劉備低一點)…雖則遊戲中的圖…劉蟬一點也不帥….武力也調整為一般文官的水平…所有能力也把他調高點….
講番一個很久以前網上有一位大大提及到三國志遊戲上的設定….
劉蟬…在與重傷的諸葛亮進行單挑….劉蟬也要輸….非常難看…(雖則劉蟬可能真的怕了孔明….)
劉蟬贏了自己的人生,在歷史上輸了名氣…我也相信劉蟬不會想早點見亡父…而說樂不思蜀吧….在人生上…能活得像劉蟬的一生也算不錯了….
剛來到這個暗黑熱血….我也偏好劉蟬,于禁,樂進,廖化這些…看見很多人罵他們庸材等…總有點替他們不值….
廖化另有一說法是其實廖化有兩個人,兩個人也在蜀…一個真的是武將,一個是文官..兩個的名字也碰巧一樣罷了….所以史書錯誤將兩個人合在一起…才覺得此人是三國中最著名活得長久的人…
徐晃…也很小機會發揮就是了…..赤壁中他好像有份殿後吧…
其實萬人敵的張遼是我三國中最喜歡的人物….所以連帶魏的其他四子~也特別有好感…哈…
說起來我小時比較喜歡蜀…因為那時還沒看三國…
大了~看了三國演義,網上的文章後…喜歡了魏國…
再大一點…現在我喜歡吳…其主因有一半是開始玩三國志大戰.天的 全弓兵加徐盛的兩隊弓兵召喚…總數七隊弓兵五個柵很惡的組合(自己用來屈電腦就是了…),又有一半是因為BB三國中的孫家是我最喜歡的GP系列…哈….發覺很多武將也不差…甚麼十二虎臣五都督二張二喬等…
吳呢,我不太喜歡,孫權這個人實在是太會看形勢,太實用,反而曹操有點浪漫(笑)
三國無雙6有劉襌了
應該是智力80 武力10 魅力80。仁德95
至少很得人心。
深得老爸的真傳。
他考量再打下去也只是勞民傷材,
乾脆投降。
對百姓是好的。
而且樂不思蜀也是
我不是看你這篇才懂。
我是小時候看別人罵阿斗,
我那時候就覺得他是大智若愚。
古時候的皇帝投降了,有好下場的有幾人?